当我们试图用面向未来的角度对孩子进行养育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要问我们自己以后想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精神遗产。
知名女子音乐组合S.H.E唱过的一首歌的歌词中这样写到:“如果问我死后的愿望,还有什么好留下我立刻回答,一个好孩子在地球上。”然而,面对现代社会愈加残酷的激烈竞争,人们对“好孩子”这个标准的界定,也越来越趋向于“高大全”,恨不能让所有的美好品质、出色成绩都集结在自家的孩子身上——使得自己不但与有荣焉,觉得本就不算完全成功的自己,在当下已经显得颇为动荡的社会中,有了一个终于能够牢牢控制住的锚定点;甚至也会觉得在未来获得了来自血缘的更多的保护和支持,养老问题也随之得到解决,可以高枕无忧。
然而,所有人在信息洪流的挟裹下,不得不开始把自己的《好孩子标准评价表》修改的更加繁琐的时候,没有人去问过,这些孩子们能不能承受更多的压力而我们又是否在日渐标准呆板的生活节奏里给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动力、兴趣和支持,让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去追寻自己想要的至少,可以面对自己犯下的过错,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面对社会的要求,成年人自认为深深了解社会规则,觉得能彼此帮助善后对方错误的家人必然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我们不敢直接对抗社会洪流,而是开始学者用自己的方式,安排好他们生活中的一切,让他们少受质疑和自我否定,致力于将孩子保护的更好,比如,请家教,安排每一顿饮食,减免家务,刷新成绩,找漏洞消除一切可能对孩子的未来造成的不利影响……好让彼此成为对方履历中“金光闪闪”的一部分。
可是当地位完全不对等之时,我们自认为对孩子好,塞给他的通向一个他可能完全不敢兴趣的世界的门票,会不会给他自己及他可能会遇见的人带来更多的不舒服的体验那个时候,孩子的未来还有几个人能继续托底。
本书就未来世界对孩子们的要求,提出了很多颇具意义的问题。也站在教育学家的角度上,诚恳的对当前的养育界无法完全体查到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从而无法更好的提出何为孩子将来必须要掌握的生存技能表示困惑。但是本书给出的最有价值的建议就是,人类在思考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上,终究是要建立在人类自身族群的角度上的,人类如何和其他人类打交道。因此,一个人未来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和生存技能,还要不断更新自己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要对世界保持好奇,要自信,要坚韧,要会平衡自己……
归根结底,是这个世界总想着用金钱去规范划分一切的价值观念出了问题,人类尽管会因为环境妥协,但终究是会改变环境的。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类能在完全不与其他人进行学习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存活下去,只要还有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地方,总有需要人类这些品质的地方。这个时候,心理状态不整日陷入焦虑的父母,最适合成为引导者、陪伴者,和他们一起面向未来,共同成长,应对社会变得更加稳定理想之前的种种风浪。这是我们阅读这本书的初衷,也应该是我们阅读这本书后的收获。
薪酬其实是社会分配问题,不应该成为所有人类未来生活的指向标,也不该为了薪酬,让更多人不得不放弃学习其他技能、体验其他感情经历、坚守自身道德底线的最有效的借口或挡箭牌。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即便有人愿意人为压缩自己之所以能够被区别于其他人、其他智能机器的特点,只愿意无条件的去做薪酬问题指引的制度下最合格的流水线员工,你也不可能会做的比早晚可能会研究出来的智能AI更好。因为它是连半点情绪起伏、家庭矛盾、健康问题、工作短板等一系列可能会影响到工作状态的问题都不会出现的。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敏锐地感觉到了当前的社会动荡中存在的教育与现实间的问题很有代表意义,但书中所举的关于孩子在青春期间情绪的拉扯和在职场中灵活进行选择的例子,眼下还不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看待,值得在未来的日子里对照现实变化进行辨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