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追风筝的人》是在高中。当时年幼,我只为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而读这本书。读到那句后,对我来说,书就结束了。之后它讲了什么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也不重要。那是一个肤浅的理由,当然读完后觉得什么也没读懂,觉得这本书评价过高了。(´・∧・`)。
重读时,我花了两口气读完了。看完后,我最大的感想是,如果给我一个愿望,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另外,“为你,千千万万遍”中所包含的情感是我想不到的深沉、纯净。
第一章中,作者用了“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觉得他太虚伪、伪善了。26年过去了,想要弥补什么也是于事无补的,再怎么做都是为过去犯的错找借口罢了。怀着“我要看看他犯了什么过错以至于在26年的时间里还不能淡忘”这样的心情,我开始读这本书。
阿米尔是个可怜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他没有父母的爱。母亲早逝,父亲也对他冷漠。他费尽心机想要得到父亲的关爱,甚至兴趣爱好都要符合父亲的期望。但他的努力总是无济于事,他不是他父亲所期望的那种孩子。他也很懦弱。他懦弱到目睹和他一起长大的哈桑在肮脏的小巷中被侵犯,他没有任何反应。他父亲说他身上缺少了某种东西,我认为那个东西就是勇气。当他在房间中看到他父亲冒雨送阿里父子去车站时,他意识到,如果他当时试着去反抗,情况可能完全不同。但他直到过了26年才找回了这份勇气。
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但这个秘密直到哈桑被塔利班屠杀,阿米尔重返阿富汗时才被揭开,这对谁都不公平。阿米尔因为父亲对哈桑的关爱而对他心生嫉妒,捉弄他。如果他们知道彼此是亲人,结果可能会更好。
阿富汗战争突然爆发,人们逃亡时满怀着重回故土的希望,然而逃亡却持续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阿米尔和父亲在美国安家立业,他们都将往事埋葬在阿富汗;哈桑成家,但他和妻子却被塔利班残忍屠杀,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如果没有阿富汗战争,他们之间的命运可能不会如此颠沛流离,索拉博也不会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书的结尾,阿米尔为索拉博向神祈祷的那部分特别感人。医院里的祈祷比教堂更真实。他为了让索拉博活下来,与一个原本不相信神的人做交易。当我们怀着巨大渴望时,我们可以与神做任何交易。
祈愿世界和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