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小男孩小马在看电视时念出了一首诗《我的梦想》,其中最后一句是:“不能去上班呀”,他对话的对象正是他超负荷工作导致自杀的父亲,父亲在死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也就是所谓的“过劳死”。
这首诗让新闻记者牧内昇平感到震撼,他将刚刚生下孩子的妻子的面孔和小马的话重叠在一起,开始思考自己的情况。那些引人注目的新闻画面实际上并不遥远,过劳死并非与自己无关。牧内昇平开始采访和撰写有关过劳死的报道,回顾了11位过劳死者的生活轨迹以及他们家属的生活。这本书是为那些被过劳工作困扰的人提供的一种解药,通过阅读他人的故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并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也可能成为第12位过劳死者。也许,这些文字可以改变社会现状。
“过劳死”一词起源于1980年代,并在今天仍在各个国家的不同行业中发生着血淋淋的案例,甚至可能发生在你身边。过劳死并非仅指以死亡结束,而是指因超负荷工作而引发的各种情况,包括抑郁心理疾病、意外事故或自杀等。
作者采访了11位“过劳死”逝者,其中包括年轻的女记者、热血教师、超市员工等,他们都在长时间的工作或义务加班后在工作岗位上、家中或就医途中猝死。还有一位24岁的新员工在下班途中发生摩托车事故不幸身亡。一些长期夜班工作的录像带出租店员工和邮递员离职后都出现了身体和抑郁问题。其他人则是无法忍受加班而选择放弃年轻的生命。
这些案例以及作者采访中列举的逝者的工作时间表令人震惊,多数逝者在临近死亡前一个月的正常工作时间远超过了每月平均80小时的红线,甚至超过了2倍,持续几个月之久。工作量巨大,很多人要兼顾多个职位,而工作单位对工时管理的意识非常低,加班工资无法抵消加班时间的多少,上级领导也忽视或漠视员工的加班情况,包括职场霸凌和孤立,都为“过劳死”埋下了祸根。
“只要现在往前迈一步,明天就不用去上班了。”这些案例后面的专栏是对“过劳死”现象的思考和总结。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为什么不辞职呢?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轻易辞职可能会导致生活难以维持,特别是对于有老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继续工作,最终情绪崩溃并陷入黑暗。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1、在失去判断力之前,要尽快选择“逃离”,即使不能辞职,也可以选择先休假,不必听从领导的安排,因为你的工作别人也可以代替,如果没有足够的储蓄无法及时辞职的话,逃走一小时也是可以的,“逃避虽然可耻但却有用”。2、检查工作时间,如果加班超过每月80小时,增加过劳死的风险。身心就会发出警告。如果是深夜工作,最好在中间进行睡眠休息,夜班后最好休息两天以上,科学地安排轮班,不要在睡眠不足和疲劳驾驶下工作。3、在职场上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比如寻找工会帮助。4、对于加班后遗症中的心理问题,一定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寻求医生、家人、同事、朋友的帮助,学会倾诉。家属也应该及早察觉并带患者就诊,尤其是当患者出现“我想死”的想法,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后事,对酗酒、滥用药物等行为提前警觉,因为这些都是自杀前的征兆。5、当身边的人发出“我想死”的信号时,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都要进入“倾听模式”,不随意插嘴,不试图解决问题,也不过度卷入其中。这是帮助那些陷入死亡边缘的人“活下去”的重要工作。
社会在进步,法律在完善,企业也在采取各种预防措施,这需要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让孩子的父亲能够回家陪家人,让努力的女记者能够安睡,让年轻人继续拥有梦想。希望所有打工人都能按时下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