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接到这套书时,编辑老师其实只跟我约了四本,“啪啪啪”一通介绍。家里绘本已经过万册,看得越多,我其实越不喜欢说教类型的绘本,觉得“药性书”真是得少买少看。这类书不光我不喜欢,娃也是不喜欢的呀。毕竟,家里这个小丫头不止一次在我试图纠正她某种行为时,哇啦哇啦地反对:“你们大人都做不到的事,就不要拿来为难小孩子啦!”
说教类的故事纵然会点出一个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却从不交代如何实现。那到头来不就是一场口号式的空话既不入眼,也难入心!不过,秉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还是决定先看书。哪怕带着偏见开始,也得看完再下定论嘛!结果,“啪啪”打脸的就是我。看完后,跟编辑老师发的第一句感慨是:“被打脸后的我很词穷啊:好的吧,其实我是这意思:结果嘛……”
“八本是吧,另外四本谁接了?”“啊,还没计划啊,那……都给我成不?”看看,看看,脸皮之厚啊,不忍直视……
好的,话说回来,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一类绘本,是能共情的绘本。不管“药性”不“药性”吧,好绘本都得讲孩子的故事,表现孩子的情绪,让他们要么“共鸣”、要么“共情”。我想,这套书不是说看完后就能杜绝霸凌。但看完后,小朋友若能有一点点启示,明白遇到哪种情况时可以提出异议、奋起反抗、寻求帮助,就不是白看。
出版在即,译者福利是先拿到了样书,我女儿也有幸成为第一批看到这套书的小读者。整个亲子共读的过程,我能明显感受到她的情绪变化。共读过程中,我们也交流了很多。因此,对我们而言,这是套不以故事讲大道理,而以故事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的书。“没关系,有事告诉妈妈……”“小朋友不会笑话你……”“妈妈不会告老师……”
如今,越来越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任何心理类的疾病,都是宜疏不宜堵。我想,如果这套书能搭起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之桥,也就不枉费作者、译者和编辑的一番辛苦付出了。
最后,个人建议家长在跟孩子共读前,先看看前言和附录——并非空话,真的很有启发性!
花了三个晚上,跟女儿读完了全套书。娃最有共鸣,首先挑中的就是《对不起啦!》看得出,小家伙从头到尾忿忿不平,最后直接指着书中的小坏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