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看了商偉先生的《雲帆集》,裏頭有一篇訪談《我們為什麼要讀古文》。讀罷才知道原來他也弄了一部“文選”,收進北島主持的系列叢書,名叫《給孩子的古文》。
這篇訪談很有些意思。雖然這部選本我眼下還未寓目,但從文中的內容來看,應該是頗有價值的一種。至少可以和長沙鍾叔河先生的《念樓學短》並列而觀。
因為是為孩子們選的文章,是以在方法和角度上頗有講究:“這個集子是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給孩子讀。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別一上來就是《尚書》什麼的,把孩子嚇住了。《給孩子的古文》的開頭部分基本上是節選的古文片段,篇幅不長,包括有趣的寓言和笑話。
正像你說的那樣,我從《列子》一書中選了好幾則。此書或為晉人的假託之作,其中是否保留了先秦時代的文字仍有爭議。但不論作者是誰,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保存了列子本人的思想或文字,《列子》都無疑是一部值得好好閱讀的罕見的智慧之書。我們過去對此缺乏足夠的重視。
在《給孩子的古文》中,直到曹丕的《與吳質書》才開始收錄完整的文章。唐宋部分注重名篇,明清時期選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有特色的篇目,雖不見於一般的文選,但都是天下第一流的好文章,很值得一讀。”
而我最喜歡的一處細節,是商偉在選本中體現出來的個人情趣:“我上大學時經常去西山遊玩,而且出了北大西門和西南門不遠就是水田,要不怎麼叫海澱呢。我選了袁中道寫的《寄四五弟》,《寄八舅》和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的三篇。自然有個人的情感因素。但我喜歡袁中道的這兩封短信,首先是因為他寫得那叫放鬆啊。
晚明小品我讀了不少,的確有趣。但也有的作者擺名士派,難免有些矯揉造作,或者形成了新的套路,也末見得出色。袁中道的這幾封信不同,脱口而出,就像文人的寫意畫,率意幾筆,畫完了又像是末完成。
他寫西山的風光是堆藍設色,天然一幅米家墨氣,堆藍這兩個字用得有趣,彷彿藍色的顏料剛剛堆上紙絹,還沒有化開。我們可以想像一幅畫脱離筆硯的當下,那是何等新鮮的狀態。不過,作者又把西山風景比作天然圖畫,鬱鬱葱葱,堆藍疊翠,不需要畫家做什麼加工,儼然已是一幅天造地設的米家山水了。
散文好就好在一個散字。太緊張了不行,那不是散文的態度,不隨意還能寫隨筆嗎。但形散而神不散,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說到古文選本的問題,自然而然又想起迅翁的那篇《題未定草“六”》。此文老辣醇熟,高聲誦讀一過,如聆黃鐘大呂,如聽海潮宏音,堪稱大先生晚期雜文的精品,過癮得很。雜文寫到這樣的境地,和其弟知堂平分天下,別家無論如何看,總是遠遠不如。
此文講選本的易於局限,易受遮掩,很能發人深省。此妙文作於民國廿四年的十二月十八日至十九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