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所谓好脾气的人,其实是为了避免冲突而隐忍不发,选择妥协让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这样获得的平和是虚假的,真正的人际关系是缥缈的,自己的情绪自己做不了主,真的好吗?
封面的两段话十分打动我:“告别内心战,把你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停止自我攻击,帮你在极限拉扯中获得自由”。其实也是在教你如何告别情绪内耗——角度还比较新颖。
《别害怕冲突》一书认为,沟通是需要技巧的。首先需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然后要放弃敌对思维——在我看来就是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认定和偏见,当你质疑别人时,不妨先想想,自己就是对的吗;要建立一个舒适、友善、信任的谈话环境;从倾听开始;不做无效沟通——比如当方面的“传达信息”,还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谈话。
阅读《别害怕冲突》时,我注意一个观点——有些人在社交媒体上提出挑衅的问题,却期待别人能够文明地进行讨论。我立马想起社交媒体上一些让人觉得不太舒服的问题,比如:“真有人三十岁了还存不下一套一线城市的房子首付吗”“居然有人不会坐地铁,真的受过教育吗”诸如此类。以前一直找不到自己读到做这类话题极度不适的原因,现在明白了,对方说话就带着挑衅,就是挟刀而来,我读到就已经是被冒犯。
而书里提到一个处理冲突的技巧就是:“避开事实”——许多人之所以对自己的认知坚信不疑,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以证据为依托来形成自己的认知。也就是越无知越自信吧。
书里把不愿意或无法改变自身认知的人定义为顽固分子。顽固分子最擅长的就是转移概念,模糊主旨,你谈论的是发生的问题、自己的意见、相关的证据,但是顽固分子却一直强调的是道德问题。遇到这类人也不必气恼,第一步就是承认和认同对方的意图及身份,而瓦解这类人的认知方式是需要我们的技巧和耐心的。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为成长背景不同,认知也是不同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产生冲突也是再所避免的。沟通,需要坦诚相待,需要尊重彼此。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冲突,化解对抗,拒绝内耗,明确需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