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医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医领域有“医易同源”的说法,即中医与周易都有阴阳变化、五行生克、天人合一的思想。
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我来说,抽空做推拿、拔罐、针灸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态。然而,对于中医所使用的器具,我却毫无了解。最近我看到贝壳学术出品的《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其中介绍的中医器具让我眼界大开。
以针灸为例,灸针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尝试过几次针灸,当医生将灸针扎入我的身体时,我几乎感觉不到针的刺入。虽然没有医生指尖的温热明显,但是伴随着医生对针尾的弹动,我能感受到肌肉传来的酸麻感,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然而,古代针灸所使用的针共有九种,在《灵柩·官针》中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而现代的针则光滑,针柄上有螺纹,方便医师使用不同的手法。
此外,准确选择针灸的穴位也是一门大学问。并非可以随便拿根针随意扎,也不是哪里不舒服就扎哪里,而是需要根据人体的穴位施针。若是扎错地方,不仅会疼痛,而且没有效果。
古人为了检验学徒是否能准确把握人体的穴位,制造了“针灸铜人”。据史书记载,考试时会在铜人身上涂一层黄蜡,然后注入水银。学生需要给铜人穿上衣服,并试着在正确的穴位上扎破黄蜡,使水银流出。只有成功通过这一考核,学生的眼力、穴位认知和下针力道才能被认可。
可惜的是,这些珍贵的针灸铜人大多在战乱中遗失,虽然现在的技术能够复刻,却无法达到古时的完美精度和质量。
这些只是中医器具中的一部分,还有虎撑、刮痧工具、火罐、脉枕、砭石、药刀、药碾、药锅等等,都是中医和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