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社会心理学》第10版,发现养育成长型思维的父母是孩子教育最好的养分。该书的主要作者埃略特·阿伦森是美国心理学会历史上唯一一位包揽了三项大奖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也颇有心得;蒂莫西·D.威尔逊和塞缪尔·R.萨默斯也是联合作者。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侯玉波领衔翻译,使《社会心理学》无论在作者还是翻译方面都非常专业。该书已经出版第10版,是心理学界的天花板,内容丰富、案例有趣、语言轻松,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诸如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影响、自尊、人际吸引、亲密关系、侵犯性、偏见等话题,值得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学习和品读。
书中提到了著名的“自证预言”,让我印象深刻。所谓的自证预言是指人们对他人的预期会影响其对待他人的方式,而对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一致,进而使这一预期成为现实。简而言之,我们越相信什么,生活就越可能实现什么。类似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因此,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樊登老师曾说:“如果你想孩子成长,你必须成长起来,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如何实现自我成长呢?《终身成长》作者、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徳韦克的研究表明,决定成功的因素不是天赋或能力,而是思维模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社会心理学》书中也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我们的能力是不会变化的,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认为能力是可变的,是逐渐积累起来的。通过书中描述的一个攀岩女子的例子,我们也可知道,固定型思维者可能认为某些事情难以达成而不去尝试,而成长型思维者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找到正确的策略和付诸努力,就能在生活中取得更多成就。
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先改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再引导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我们必须给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并带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育人先育己,让我们成为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给予孩子们最好的养分,培养出更多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