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过松本清张很多短篇和长篇故事,忍不住会被他新奇的脑洞和对于人性深度挖掘感叹。于是寻味找到了他的成名作。然而这一篇文章让我真正明白了某位评论家对他的评价:不仅仅是推理大师这么简单,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远远超过了自己在推理小说的地位。
如果可以,请翻阅到文章的最后一段。让那个问题率先走进内心——“田上耕作,在不知道这个事实的情况下死去了,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如果你天生丑陋,身体残疾,弱不禁风,在人生的道路上承受最多的是别人异样的眼光。这样的人生,你会如何在极度狭窄的人生道路上艰难前行。这是松本清张抛给读者第一个直的思考的问题。读到此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因为我们习惯用怜悯的眼光去看待生而脆弱的人生。再从可怜人偶尔的发光发亮的片段中汲取可以被用于激励自我创造美好未来的养分。再然后,他的人生经历对于我们来讲已经是足够闪亮,因此,他们应该是死而无憾了。
可是,有些人的一生,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不幸的,即使拥有关怀备至的亲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于平凡生活的热烈追求。
田上耕作就是这样一种不幸的存在。一度让我觉得,被封神的文章不过是另一碗飘着佐料的鸡汤,但事实上,这碗汤是苦涩的。
因为童年的凄惨生活曾经有一瞬闪耀的记忆,他和一位陌生的作者产生了精神上的衔接。长大以后,即使从始至终没有干过一件可以挣钱的营生,他还是选择耗尽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去帮助找回这个作者丢失的日记。寻找线索的途中充满了艰难险阻,拖着残疾的身躯爬山涉水,常常空手而归却把整件事情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
最痛苦的过程,是他在寻求线索的过程中被一位深陷生存泥沼的妇人质问:“你知道了又有意义?”意义,一位作者在某一段时期的著作和过往的缺失,对于他一生创造的著作来讲是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当他收获了一大批研究学者的时候,文字的意义已经达成了,这一本日记带来的遗憾,如果不在问世,也仅仅是一句“已遗失”便可以化解的忧伤的事情,但是对于人生道路生而狭窄的田上耕作来讲,这似乎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却被他当作了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
他的母亲,也在整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义。原本是达官贵人中最貌美的小姐,因为政治权衡被父亲嫁给了一个并不般配的男性,开启了自己悲惨的一生。孩子残疾,壮年丧夫,政治动荡娘家倒台,留下的财产也因为自己儿子追寻梦想而所剩无几。她的前半生伴随着孩子出生而走向深渊,又因为孩子的执着,而陪着他在深渊中披巾斩棘,耗尽家产,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怀里,也未能追寻到心中的理想。
有的时候,能令人感到激励的事情是当一个人面对悲惨的事情发生,他坚持不懈追求人生的理想,最终收获了成功,让我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悦和感动。但是仍有另一群像——类似于田上耕作那样的,没有获得最终的成功与喜悦,仅仅是承载着苦楚而倒在了写满悲剧之路的人,我们是否还能验证自己内心那个声音:“坚持是对的!”?
事实证明,他连追寻的路都是错的。最终这一本日记在作者儿子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完整的日记本,整个作者的生命周期圆满了。而田上耕作利用寻找他生活轨迹侧面重现日记内容的方式,在事实面前显得很荒谬。
麻绳断了的那一天,留给人们的,只有站在崖底仰望时的无限恐惧。
很多人读出了一种激励的感觉,我可能比较悲观,但如果有一天我是田上耕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有一本《小仓日记》,值得耗尽自己的一切去追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