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好人?是无底线地为他人付出,还是处处留心只为自己?而怎样才算是好人的好结局呢?是承受寄生虫们无止境的吸血,还是如神般授人以鱼即可?柏拉图在《会饮篇》里写道“从前人的形体是一个圆团,被截成两半之后,永远在寻找失落的另一半。”,而妓女沈黛却不得不为了生存将自己伪装成资本家表哥。通过分离善恶的方式进行价值批判的文本有很多,有的是将一个人的灵魂分为两半,有的是直接设置两个正反派角色,而《四川好人》则是利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实现善恶的分离。
不同的方法之间固然没有对错,只是作者把一个人的善意感性和恶意理性划分得过于明确了。再加上剧本这一体裁本身难以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导致沈黛看起来像个工具人。寓言剧本加上独特的留白式写作充分体现了布莱希特的写作风格,将结局的选择权留给读者来判断更是让作品增色不少。只是可惜的是剧本里的一切都过于直白和刻意了,太明确的信息传递反而让其丧失了一些韵味。虽然知道把故事背景设置在四川只是为了陌生化和模糊化,很多中国古诗词的引用也体现了布莱希特对于中国的喜爱和研究,但不中不西读起来实在很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