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妈妈聊天,谈到教育的话题,她满怀焦虑。这种焦虑源自她小时候读书时生病休假一个月后再也跟不上学习进度,最终导致早早辍学的遗憾。由于自己的学习失控感和未能完成学业导致在职场受挫,她在教育子女上尤为上心,生怕孩子落下课程,错过学习机会,从而不断给孩子报兴趣课、活动、课业补习等,紧跟着孩子的作业和练习,一刻不松懈。然而,这种焦虑让孩子压力也大,让妈妈也倍感痛苦。她自觉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些问题,但却对学习如何教育子女充满抵触,因为她坚信自己不会学习。排除了客观存在的一些导致自己学习时间不多的原因,她更认为自己学习不好,觉得学习痛苦而无效。这种心态限制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她只能试图通过逼迫孩子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很不可取。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别人做到自然也会不充分。想让下一代弥补自身的缺憾,也是不理智的。在教育上,身教重于言传。她需要从自身出发,找到自己的弱点并加以克服,从而以自己的经历为孩子服务。毕竟,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是学习带来的挫败感引发的。既然觉得自己不会学习,何不了解如何学习、如何高效学习和学习方法有哪些呢?小时候学习资源匮乏,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如今,有大量的网络资源、线下课程、朋友圈、书籍等可以利用,只要想得到,就没有做不到的。
兴趣是最好的出发点。接受学习本身就很不容易,坚持不懈地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在自己克服了学习问题后,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更好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取代逼迫孩子学习的做法,毕竟言传身教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这样的锤炼,她可能会有更理智客观的视角来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想得太多,做的太少,就是无用。做的方向不对,也同样无用。现如今,社会技术在飞速迭代,人必须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学会学习,尤其是通才型学习,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全能学习法》的作者彼得·霍林斯是研究脑科学与学习法十余年的心理学硕士,他在书中提出了很重要的概念——通才,即精通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历史上那些伟人如达·芬奇、笛卡尔、柏拉图、伽利略等,他们都是精通多个领域的通才。现如今,单一性的人才已经难以满足变化莫测的社会需求,即使我们无法成为那样的通才,仍然可以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组合技能中汲取经验。
首先要有通才思维,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开放的心态。并使用像做实验一样的心态去生活,同时拥有初学者心态,而非专家心态,这会非常有益。要对自己有信念,无论如何都相信自己可以达成目标,坚持不懈。若具备了通才的思维,还需要方法。彼得·霍林斯提出了从菜鸟到专家的10步法,包括:拓宽视野、缩小范围、设定明确的目标、汇总资源、专注于信息数量、根据收集到的资源创建课程和学习方案、筛选和重组已有的资源、深入信息,沉浸式学习、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并回答它们、交给别人并巩固知道理解。若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于有目的性的学习多项技能将会有很大帮助。
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自己对学习存在一些误区。我习惯认为学习就是拿起一本书开始读,不去筛选,从头到尾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