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看完钱穆先生的《中国学术文化九讲》,但看了一部分就合上了书,因为它过于深入,需要缓缓消化。在读书时,我反思了自己是如何被标准的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校教育给我很多对与错的标准。然而,在读完大学本科后,我的生活陷入了很尴尬的境地,就好像站在井沿看看外面世界,虽然挺好,但回到井底却已经回不去了。但我想知道,是否还能够继续往上爬呢?是否能够走得更远一些?这需要一腔孤勇和坚韧的底气。无论哪一个环节,如果准备不充分,摔倒的代价会很惨重。但是,如果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与世界和解,或许能够发现我们自己能够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不远也不近,刚刚好。这个时候,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别人的世界终究是别人的。
我现在做着简单的工作,过着简单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偶尔有书相伴,还能接送孩子上下学。唯一的不足是城市有点小,去到发达的城市会有点不知所措。但是,谁能够保证在人多的地方就一定不会觉得厌烦呢?所以,当下的生活就是刚刚好。
最近我很任性地看书,随手翻开就一头扎进去,好像书外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今天我随手拿起的这本书本来是我看不懂的,但是我还是耐心地看下去了。果然,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钱穆老先生文化的穿透力。文化或许就是一种力量,可以隔着时空和时代依然让人瞬间热血沸腾。
在静静地看着书中钱老讲的关于儒家和文化的演变时,我把这么多年从各种途径听到的一知半解穿成了一条文化的线。何其幸运,我能遇到这样一本读起来酣畅淋漓的好书。
我决定放下脑子,用心来读书。最近,我的儿子经常问我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认字。我也曾说了一大堆话,但我发现我自己也不能说服我自己,甚至我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但是,在今天这本书中,我看到了陆象山说过的话:“读孟子而自得之于心”,和“只要将六经注解完全掌握,就算是在尧舜时代也能做一个有自信的人”。这些话的意思是,我们能够自得于心,找到真正的自己,走心的才是先贤圣贤的真传。即使我们不识一字,也可以追求学问。
看完这段话,我突然感到非常轻松。我会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读书、写字,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的。有时候,读书写字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累,但是当我们敢于面对自己的真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的正主了。当我们尊重彼此,相互学习、探讨,进步的道路才是正路。
钱穆老先生最后说追求学问啊,可以有宗主,但不可以有门户。不管任何人做学问可以进向专一,但是要相互尊重才是正道。学朱子恐怕十年的功夫也未必能够达到他的程度。如果要是学陆王,那就更难了,因为陆王是恍恍惚惚、不可捉摸的。虽然懵懵懂懂,但是读了这些却让我茅塞顿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生活里,我们可以用圣贤的文化和经典指引当下的迷茫。越是安静的时候,越适合好好品一品这些经典的著作。
虽然我现在还说不清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但是我觉得某种东西已经在我的内心深深扎根。当我们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时,在聊到中国儒学与文化传统的时候,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正主。无论我们读谁的内容,我们都不能偏听偏信,反而要问问自己的心,选择适合自己的,在生活里面一点点打磨。就像种子之于土壤,当有一个合适的条件时,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套钱穆珍稀讲义一共有三本,我今天讲的是其中之一,它真的很珍贵,值得每一个对文化感兴趣的人收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