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著名大学一名大一男生对著名作家梁晓声说:“三十五岁前,我还不能脱离平凡,我就自杀。”他认为平凡意味着至少拥有自己的房子、车子,成为有社会地位、有可观存款的人。然而,大多数人在步入中年后很难实现这些目标。失业一直是职场打拼人,特别是中年人的心头大患。如今,各大公司纷纷裁员,失业率不断攀升。梁晓声的散文集《那时我在山间歌唱》中的《中年感怀》让人深感相似之处。他说,“也许惆怅乃是中年人的一种特权吧,这一特权常使中年人目光忧郁。”
步入中年,有些尴尬。中年人失去了青少年时期的冲劲和闯劲,也还没有修炼出老年人的豁达、淡定和睿智。回忆自己的青葱岁月,述说着自己的“想当年”,会从心底生出惆怅。
步入中年,有些焦虑。即使是乐观的中年人,面对工作、家庭的重压,上有老下有小,都会多多少少有些焦虑。想到自己的工作、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健康,目光便忧郁起来。
步入中年,有些成熟。无论成功者、落魄者,多会意识到“人生意义何在”的哲学问题。繁忙的中年人回避它,懒散的中年人怀疑它,越发显得忧郁和惆怅。中年人的忧郁和惆怅衬托出儿童的纯真、少年的蓬勃、青年的未来无数种可能,更加衬托出老者们的从容淡定。青年评论家吴亮在《冥想与独白》中说,“大概我们已痛感成熟的衰老和污秽。事实上,纯真早已不可复得,唯一可以自慰的是,我们还未泯灭向往纯真的天性。”岁月如梭,不经意间已是中年。曾经的豪言壮语,如今只剩下无尽的惆怅。梦中的青涩岁月,还在心中跳跃。年少轻狂,如今回首,唯有一地苍茫。追求过名利,追求过权势,如今只想宁静。不再奋斗,好好地品味生活的点滴。梁晓声在《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一文中说,“我认为,减法的人生,未必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这正是《道德经》中所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梁晓声的《那时我在山间歌唱》讲述了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和儿子的生活点滴,以及身边普通人、普通事。做个平凡的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也是一种幸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