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5岁,处在3~6岁这个阶段。相比于0~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斗智斗勇。因此,我选择了《正面管教》这本针对性的书籍。书中涵盖了这个阶段孩子的一些特点,例如无法处理自己的情感,因此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良行为。孩子也经常分不清现实和想象,这可能导致权力之争,例如“好孩子不能撒谎”。书中还提到排便习惯的养成和倒退等问题。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在相处时避免部分争执。
1.积极聆听,感同身受。有时孩子会因小事而生气、撒泼,这时大人可能会觉得孩子过于娇气。实际上,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以肯定自己。因此,我会重复她所说的话语,例如:“很痛吗?哪里痛?来抱抱。”相比于告诉孩子不要在家里奔跑或跳跃,积极聆听并感同身受更适合处理这个问题。
2.给孩子选择,让孩子更乐意合作。每天晚上睡觉前,孩子需要收拾玩具。有时,她会提到自己很困,需要妈妈收拾。这时,我会问她:“你想让我陪你一起收拾,还是你自己收拾?”或者“你来分配一下,我收哪些,你收哪些。”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行动,并且有模有样地分配工作。
3.同意情绪,制止不良行为。感受和行为是两回事。孩子有时可能会表现得很生气,踢人、吐口水,甚至说“我不喜欢你们了”。我们需要认可孩子的感受,但是不良行为需要加以制止。例如:“你可以感到生气,但是你不能踢人。”如果大人说“不许生气”或“不许发脾气”,会压抑孩子的情感,让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自己的情绪,以后可能会保持沉默。我有时会问孩子:“你真的不喜欢我们吗?”她会摇摇头。
4.冷静一会儿。有时孩子和大人都处于情绪爆发点,需要及时暂停并冷静。有一天早上,孩子情绪急躁,发脾气说幼儿园里的小花盆浇水浇不进去。我想,是因为盆景口子太小了,水壶伸不进去。一开始说不通,孩子很快就躺在地上撒泼,大人也火大。后来,我对孩子说:“你想自己去小房间冷静,还是需要我陪着你呢?”她马上起身了,并说要我陪她。等情绪稳定之后,我给她提供一些建议。后来,我们顺利地吃完早饭,安心地送她上学。
养育孩子的过程,需要家长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而且,并不知道青春期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我先生常常说,我们的女儿脾气很像上海女人。性格天生,难以改变。但我们并不求完美,只求改善。我们希望通过改善孩子的表现,来改善我们家所有人的生活。希望未来,我们能学会淡然处之。做父母不容易,哈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