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中偶然看到这本书,好奇封面上大大的S究竟是谁,是个神秘人,还是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普通人士。
揣着好奇心打开一看,发现是本彩色的图文书,每一页都被水彩画占据,图中有简单的对话框,图下有或长或短的文字叙述。后来才知道,这种形式叫“图像小说”。于是买来我傻傻分不清楚。但要是问小说和图像小说的区别,那真是一目了然——图像小说以图为主,而且不是可有可无的插图。就像描述主人公S经历的战争场面,被炮火熏肿的人头,挤在窝棚里看炸弹坠落的惊惶,传统小说可能需要几百上千字来描绘,而图像小说只需要几幅图,就能把你拉入战争现场。画中人物低垂的眉毛,落魄的眼神,苍白的脸色,一下子就把其中人物的情绪传递给你。一个笔触,一块色彩,胜过千言万语。图像与文字相映成趣,这就是图像小说的魅力。
主人公S到底是谁呀我其实看了很多页才慢慢了解这个人——一个经历的二战的普通意大利男人,一个经历过连天炮火的父亲,一个整天把屁放在嘴边的丈夫,一个死后要求火化的老人——在忍着不笑和忍着不哭的情绪弹跳中,慢慢揭开谜底。
S是主人公的父亲。而这位父亲与我们大多数人的父亲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经历过二战。他并不是参战士兵,只是平头百姓,是战争的受害者。借着父亲的视角,母亲(当时还是未婚妻)在战争中的遭遇也逐一揭开——父亲在轰炸中失踪,母亲被炸死,饱受精神创伤之苦。而此时,背负着战争伤痛的两个人正在带着孩子外出旅行,仿佛不曾经历战火纷飞,但却又不自觉地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因为在兔笼子里躲避轰炸,母亲患上了幽闭恐惧症,不敢待在狭小的空间内;因为躲避过纳粹士兵的搜查,父亲看到我买回家的德国军靴,火冒三丈——一切不合常理的举动,都能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答案。反观我们自己,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每个人也一样,都与自己的创伤相伴而行。
我感动于作者对父亲近乎冷漠的客观描写,毫不修饰。这位父亲又像我们所有人的父亲一样,喜欢看政治新闻,爱对时政评头论足,经常把脏话挂在嘴边……没有矫饰,异常生活,十分可爱。
作者用意识流的写法,讲述了两代人的故事。所谓意识流,我的理解是,大抵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就像一个人坐在沙滩床上,晒着太阳絮絮叨叨。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也是因为书中水彩画的色调和笔触,透露出一种懒散和漫不经心,仿佛笔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于是,战争也好,痛失亲人也好,死亡也好,也被笼罩上了一层乐观的色彩。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纵有千般苦楚,依然要乐观向前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