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卷的第一本,《彷徨》读起来气氛却偏向低沉,有反抗,却都以失败告终,如《长明灯》,在结尾童稚的声音里,过往的反抗和斗争被消解得一干二净,只留下一地鸡毛,而长明灯也一直亮着,从精神层面继续统治着村落;《孤独者》中,魏连殳为求命转身投向了生活,灵魂却深陷泥潭,就像他所说过的,他成功活了下来,却是最大的失败者,这便是永恒的孤独;如《伤逝》,两位自由青年的恋爱,从别人讥笑、却毅然决然选择在一起,到失业后被现实冲残后的麻木失败结束,个人思想的先进难以抵抗封建社会的腐朽,在伤逝末期,或者谎言虚伪也是一种责任,被生活裹挟已成为主流;如《离婚》,爱姑本以为敌人仅仅是丈夫和公公,但真正的敌人其实是封建思想,再详尽一些便是地主阶级的封建思想,在七大人面前,父亲庄老三也不敢出声反抗,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除了反抗,还有麻木,有《祝福》中的柳妈,有《在酒楼上》的纬甫,有《肥皂》中的四铭,有《示众》里的看客,看完让人,惋惜、憎恨、同情、还拌了些无奈。
第二本的《野草》读起来,气氛便舒缓了不少,在野草中,有对于景象那优美含蓄的描写,例如《秋夜》中的小粉红花在冷的夜气中梦春的到来,小青虫不断冲击灯罩只为求得火来;在《雪》中描写雪花来过,走过,化成过雪罗汉,第二天被烈日渐渐消融,它们是雨的精魂,即便融化也滋润了一方寸土;还有在《腊叶》中以“腊叶”自比,写出了“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的好意,但也委婉地陈述了“不能两全”的意思;除了景与物的描写,野草对于事的叙述也是十分优秀,精炼的语言让人记住那一个个深刻的故事,例如《求乞者》中“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而拦着磕头,追着哀呼。””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但是哑的,摊开手,装着手势。”写出来对于人们在列强压迫下卑屈行为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复仇》中暴君下的臣民仍是暴君,在压迫中将别人的苦乐当作消遣,如彷徨中的《示众》一般,《狗的驳诘》中,一句”愧不如人“将狗仗人势的势利小人狠狠骂了一通,《颓败线的颤动》中,老妇人牺牲青春、牺牲肉体换来的却是儿女的怨恨与鄙夷,浓厚的亲情却挡不住社会礼德,是当时贫苦百姓的悲哀,还有《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把那奴才象征着统治阶级的走狗,明明在受苦,却将苦难的源头指向内部,傻子象征着革命者,他们打破牢笼,勇敢向前开拓,聪明人象征着部分骑墙派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立场跟随着势力变化而变化。整本书读起来,会有呼吁、迷茫以及严肃中穿插着诙谐(如《我的失恋》)
第三本的《朝花夕拾》都是回忆往事,这本书在我高中时便已读过,如今再看又是一番不同的体验,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我“对于世界的好奇,富有想象力。《狗猫鼠》从仇猫所带来的影响引出童年对于猫的回忆,不禁让我也想起小时候对于这些小动物的好奇。《在父亲的病》中,被庸医所误,或许从那时起,鲁迅先生就已埋下对于封建迷信痛恨的种子。除此外,藤野先生的师德,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把我也同样带回了初高中时代。读完整书,朝花夕拾在我脑海中更像是一部片段式电影,那一段段童年的往事再配上回忆的颜料,值得细细品味。
最后一本《故事新编》颇为有趣,这本书完美地展现出鲁迅先生那惊人的想象力和严谨的叙事逻辑,他将古代神话故事通过添加现代化元素,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出来,在《奔月》中,颠覆以往嫦娥后羿的形象,羿有着自身性格缺陷,有能力却只顾眼前,甚至连黑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昔日英雄落得如此下场,最后的他将嫦娥作为心灵寄托,但终究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嫦娥的独自奔月也代表着后羿心中日光的坠落,传统的美好神话在鲁迅先生现实的笔锋下,结局也是变得庸俗不堪。《采薇》中伯夷、叔齐的拦路劝阻令人仰止,其后的坚守自处也很可佩。但其迂论又让人痛惜。《出关》则是将老子和孔子的故事进行改编,文中的老子坚持道和儒,一忍再忍,导致在出关路上遇到各种困难,也正如当时的中国、当时的百姓,为了所谓的顾全大局,不断地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降低自身应得的权益,最终失败的下场是难以避免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