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年龄稍大一些的时候常常会表现为:要么非常黏人,要么太过独立;过度追求完美,不能接受失败;特别乖巧,很小就会察言观色、讨好大人;在社交过程中胆小退缩,对小朋友多是防备的态度;非常在乎他人的认可与评价,一旦失去外界反馈,就会变得悲观消极;孩子攻击性很强,爱打人,外表看起来“强悍”,内心却很脆弱。
说中了好几条,但也不能就此下论断,但总体而言自己是挺容易焦虑和不安,时常会处于自我封闭和收缩的状态。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会有种“被治愈”的感觉,或许可能会让部分不是此类父母、没有此类体验的“巨婴”看到不一样的家长。
之前有一段时间自己挺燥的,两岁半的小朋友经常“挨锤”,每次锤他后自己更难受,不是为小朋友不听话而难受,是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无力。没有理解能力,没有包容能力,没有改善能力。育儿上的挫败感像是一把放大镜,照得自己无处遁形。
育儿的书多多少少也看了一些,但是如果自己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看再多别人的经验之谈也没有用。自己不把自己的正能量积攒起来,就没有良好陪伴和积极应对的基础,还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引爆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当背锅侠。
当自己情绪稍微缓和时,自己也会有意识调整自己,“吸引力法则”还是有些用的,在读了《欲望的博弈》后,开始了解边缘性人格,然后又接触到这本书。这本书不是纯理论,心心妈一开始也不是完美的妈妈,但你可以感受到她有努力用心地学习做一个好妈妈。
说来说去,育儿的核心其实就是那么几点:自制、尊重、理解、耐心、欣赏与爱,但做起来很不容易(在孩子面前,我们最容易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尽管在很多方面,孩子是成年人的老师,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活在当下、不攒心理垃圾,富余生命的活力与张力。虽然这份纯粹比较原始,但却是每个成年人梦寐以求的状态)
把摘抄发给了老婆,老婆看完后第一句话是:这本书对妈妈提出了好高的要求。我回复了三句话,一是真实性更重要,二是我们可以用亲子关系促进自我关系的调整,三是你还有我“weareateam”
“真实的父母,往往才是最有力量的。我们的内外一致不仅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还能引领孩子学会与自己、与世界更好地相处。”
“好父母都是长期主义者。育儿这条路并不平坦、并不容易,但只要我们走在正确的修行道路上,借着“时间复利”的力量,我们终究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走不走得到最终目标并不重要,偶尔开小差也不要紧,重要的是总体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更直接的是安顿好自己的内心、安顿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有能力看见、有能力陪伴。
最近自己在和小朋友相处上有明显进步,进步不主要是因为自己学到了什么,倒像是自己接纳了自己什么。情绪平和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给予孩子“足够的、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爱”,“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兴趣、自尊以及自信”,这才是能够支撑他们一生的原动力。
对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
摘抄2023.05.25《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摘抄笔记(douban.com)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