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毛病,总是对那些在中学语文课本、试卷,或者必读书目中出现过的作家带有某种偏见,甚至是敌意。比如明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极好,但就是不看。这种幼稚的少年反叛心态居然现在还没被消磨殆尽。迟子建应该也算这个黑名单中的一个,太有名,还是作协的,书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些字眼在把我推开。因着六月要去呼伦贝尔玩,以看博物志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自己因为幼稚错过了一个优秀的作家和一个精彩的故事。 拉拉杂杂读过一些书,但要说给好文笔下个定义,还真是一个标准都写不出来。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是,这就是好文笔最具体的样子。是单纯的好读,也是多重意义上的好读。单纯意义上好读是指,阅读非常流畅,差不多一口气读了半本,剩下半本是因为当时没时间。多重意义上的好读则是,文笔优美又简洁,文本读起来很有韵律感。虽然是所谓的“东北文学”,写得还是东北少数民族,但几乎没有方言感。忍不住感慨,这就是美好汉语的样子吧。 百年时光串起了诸多的爱与死亡。夫妻之爱、父母之爱,爱而不得,爱而不宣。就连那些恨,也总能让人看到背面的爱。他们的爱恨总是那么直接了当。可以在葬礼的火光下求婚,可以拼死流掉不爱的人的孩子。偏爱BE美学的我,格外喜欢尼都与达玛拉的爱情。爱而不得,被那么多罪名埋没的爱,总让人意难平。那条五彩斑斓却从未被穿起的长裙,始终在记忆里跳动。伊万死时在胸前画十字架的情节也足够动人,穿越了几十年的时光,他原来依然爱着那个一眼定情的俄罗斯女子。即使她的离去将他推入深渊,他还是在最后的时刻仍旧想念她。有人说,爱就你第一个想起的人。那么爱也应该是你死前最后想到的人吧。 生命的绚烂也许总与脆弱相连。也许在山林间生命更加脆弱吧,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或者沉入水底,或者被动物攻击,或者被误杀,似乎死亡永远笼罩,永远随时降临。但这本书里的死亡又是哀而不伤的,大概是因为那些生命都有自然力量的支撑。风葬为那些死亡又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确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神秘联系,而死亡只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不应该被过分哀悼。 这么多的爱恨、死亡充盈了本书中几乎所有人物。除了讲述者“我”、两位萨满和几位族长。其他人物也非常饱满。那些刻薄甚至恶毒的角色让人恨不起来,那些有些痴傻的人透着返璞归真的可爱。即使是最让人厌烦的日本军官,战败后为了回家而自残,也写出了人物的复杂和真实。 萨满是本书中的关键角色之一。他们是原住民族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治疗师、占卜师、传统歌手和舞者。通过与自然界和精神界的交流来治愈身体和心灵。对萨满的描并没有带来《百年孤独》式的魔幻。而是展示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一种更加接近自然的世界观。两代萨满的最后一舞都非常震撼,尤其是最后祈雨的那段,惊倒不由坐直了身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