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有幸阅读了鲁迅先生的《铸剑》,当时我对其构思奇妙、暗喻众多感到惊叹。特别是后半部分三个人头斗争,描写出雷鸣般的战斗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重新阅读这篇文章时,我对黑衣人——宴敖的身份感到更加好奇。眉间尺代表年幼、却早早背负复仇命运的孩子,注定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复仇;而王则代表高高在上的权威,虽然昏庸无度,却能轻易掌控他人的命运。如果说这两个人是典型的正反面,那么黑衣人的身份则显得扑朔迷离。他不愿意接受“恩人”的身份,只是告诉眉间尺自己可以替他报仇;他没有替眉间尺报仇,却砍下了王的头颅,让两者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中厮杀;当眉间尺处于劣势时,他毅然决然砍下自己的头颅,加入战斗,最终与眉间尺相视一笑,大仇得以报复。从读者的角度来看,黑衣人更像是作者笔下理想状态下的自我,凭着一腔热血行侠仗义,铸就一把青色宝剑,刺破灰暗的天空。
在阅读《铸剑》时,画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记得眉间尺想杀死却又不敢杀死一只老鼠时的内心挣扎,作者通过描绘老鼠在上下挣扎的鼻头来展现眉间尺的心理活动,画家则利用多个画面描绘一只努力挣扎的老鼠,它的红鼻头忽上忽下,直至场面令我感觉仿佛亲身经历。
此外,画家也非常善于描绘百姓,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深入人心。例如,当眉间尺初入城时,路上人流如织,忽然人群离散下跪,原来是王的出现。画家在描绘人群时十分精妙,每位百姓都仿佛有着自己的职业和目的,但都习惯性放下手中的扁担或抱着的孩子,在街上无一例外地朝拜。这再次印证了古代王的权威地位。
最后,黑色的鏖战画面描绘十分震撼,有一种刺激人心的美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