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上看完了《后花园》,下课了闲来无事随便谈谈。
《呼兰河传》中还收编了《后花园》,一看二者的写作时间,都是在1940年完成,况且《呼兰河传》中有一章专门记叙了我的后花园(其他几章中亦反复提到了后花园)。因此我先入为主地以为《后花园》系《呼兰河传》中某一篇的“番外”。再读几页一看,“冯二成子”就出现了,这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冯歪嘴子”。果不其然,后花园中的磨坊、爬上窗棂的黄瓜藤蔓、磨官、驴子、同院里邻家的姑娘(虽然是赵太太家的,而非王姑娘)。我又先入为主地以为这篇中短篇是要细说冯歪嘴子的故事了。而读完后反省一番才发现,二者截然。
冯歪嘴子,娶了邻家的姑娘;而冯二成子没娶上。萧红并未提及冯歪嘴子是如何与王大姑娘好上的,只说“我”偶然地意外地发现冯歪嘴子的磨坊的炕上已经躺着王大姑娘与其生育的儿子了。冯二成子对邻家姑娘的心动,萧红则写得详细。萧红写道冯二成子如何夜不能寐,如何整日整夜地欣赏着邻家姑娘的笑声,如何寝不安席、食不下咽,尤其是她在他毫无预备的情况下突然跑进磨坊里去,他便几乎要晕过去了……以前的冯二成子,只顾着自己打梆子、喂驴,对磨坊以外的世界毫不关心、甚至没有意识;是在听见了邻家姑娘的笑声后,他才开始关心这个世界,看见了后花园里的一片繁花似锦,不断地听见她的笑声以及这个世界的其他声音。可见冯二成子的一颗心全钻在那姑娘身上了。但这种爱,用今天的话说,是一种“卑微的暗恋”,你看萧红怎么说:
“世界上竟有这样谦卑的人,他爱了她,他又怕自己的身份太低,拍毁坏了她。他偷着对她寄托一种心思,好像他在信仰一种宗教一样。邻家女儿根本不晓得有这么一回事。”
而后冷不丁地、又是必然地,邻家女儿嫁出去了。冯二成子丢了魂。此时的冯二成子,与丧了妻的冯歪嘴子相仿,但又有所不同。冯歪嘴子将自己存活下去的意义与目的寄托在对两个儿子的责任之上,因为他觉得别人都会把孩子养大,他自己也该这么做,于是义无反顾、甚至“异于常人”地活了下去;而冯二成子此时则对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有了更加能动的反思,他看到周围的人一天到晚忙得要死,为了老婆为了孩子,而最终是穷人还是穷人,该累死的还是累死……
“冯二成子一路上所看到的几乎完全是这一类人。
他用各种眼光批评了他们。
他走了一会,转回身去看看远方,并且站着等了一会,好像远方会有什么东西自动向他飞来,又好像远方有谁在招呼着他。他几次三番的这样停下来,好想他侧着耳朵细听。但只有雀子的叫声从他头上飞过,其余没有别的了。
他又转身向回走,但走得非常迟缓,像走在荆蓁的草中。仿佛他走一步,被那荆榛拉住过一次。”
那从远方向他自动飞来的“什么东西”,或许就是经由冯二成子能动的反思、反省与批评过后,他探寻到的人生之意义——爱!?只叹息现实中的他仅能听到“雀子的叫声”,而无其他。邻家姑娘与赵老太太都远去了,他不断地回头望,然而什么也望不见。冯二成子转身向回走,却一路被荆榛拉着,走得迟缓。她们,爱,从一步之遥变得遥不可及。
爱是人之本能,爱的欲望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所在。而冯二成子爱而不得,怪他自己吗?这就又回到了那个老问题:人性被压抑,好人受罪,归责于谁?
后来,冯二成子一夜内娶了王寡妇,生了个孩子。再后来,王寡妇死了。更后来,孩子也死了。花草败了又开,开了再败。屋瓦塌了,房顶露天了,园子主人换了……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冯二成子依然在磨坊里平平静静地活着,周遭的事物又变得与他无关了。毕竟,人丢了爱,丢了意义,终于也只剩下逆来顺受的命了。
冯歪嘴子与冯二成子的经历与遭遇类似,甚至结局也看起来相差无几。但前者在“逆来顺受”地活着以外,找寻到了人生之最终价值所在,即责任;而后者在最终价值丢失以后,只剩下了“逆来顺受”地活着的躯壳。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展现或曾展现出一股抗争的力量,这股力即来自人性最原始的呼唤。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