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记得央妈正大剧场播过的电影《冤狱》(又名《无罪的判决》)吗?这部电影给少女时代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父母的爱之于孩子的意义。
《冤狱》的主人公是一个有点叛逆的少年,因为被养父赶出门碰上冤狱,经过养父母的不懈努力,他最后被无罪释放,并开始新生活。这部剧中,养父母给他主人公的无私的爱令我特别感动。
养父母都能这么信任孩子,为养子翻案不惜一些代价,那亲生父母是不是更信任孩子?
很遗憾,这世界上存在的真实案件显示,并非每家的父母都能做到信任孩子。
在瑞典作家托夫·阿尔斯特达尔的小说《无尽之夏》中讲述的便是一个关于冤案的故事,而这个冤案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亲生父母不信任孩子导致的。
欧洛夫偶然回家,发现老父亲被人嘎在了浴室,邻居报警之后,牵扯出一件23年前的旧案。
欧14岁时因强J嘎人被送进少管所,之后颠沛流离再没享受过家庭的温暖,父母因为他的事情产生隔阂,姐姐也背井离乡开始新生活。事实上,他的罪名是不成立的,因为他年少意气,也因为父母对他的背叛,他放弃了坚持,坠入人生的深渊。
书中有一段话,令人记忆犹新:
“他们彼此之间既爱又恨,在感受到保护欲的同时又想要背叛。”
这段话虽然是用来描写欧洛夫家的邻居的,但用来形容欧洛夫的父母对他的微妙感情,也非常贴切。欧洛夫在后来的很多年中不回应家人的来信,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种心态作祟。
欧洛夫在经历生命危险之后,在病床上想到母亲的信件,耿耿于怀的恰是母亲从未信任过他。
“她在信中说尽管欧洛夫做过那些事,但他依然是她的儿子。可她却没有写:我相信你,欧洛夫。”
可见,家长的信任对孩子的重要性。父母表现的不信任,伤害孩子有多深,这种持续的钝刀子杀人的痛,很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女警官埃拉在追查欧洛夫父亲死因的过程中,抽丝剥茧,发现了隐藏在众多纷繁芜杂表象背后的线索,发现23年前的真相,还欧洛夫清白。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数度反转,特别精彩。
作者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设置了很多悬念,线索一环套一环,让人读来欲罢不能。对于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描写也十分到位,并且通过环境描写恰如其分地烘托女警官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很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深度体会人物的心境。
在调查的过程中,证据逐渐指向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向。
邻居家的父亲竟然是强J犯,杀害欧洛夫父亲的人出人意料,令欧洛夫蒙受不白之冤的受害者竟然还活着,23年前的死者另有其人……
一切线索指向一个出乎意料的人,但却又那么合理!
小说的精彩不仅在于曲折的剧情,而在23年前那起案件引发的反思。
信念的崩塌,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话的距离。
父母的不信任,让《无尽之夏》中的少年欧洛夫在面对刑讯时放弃辩驳,认了他未犯过的罪行。这和《冤狱》中的巴比截然相反。
因为养父母的信任、支持和不懈努力,巴比在16年冤狱之后最终迎来了新生。
而欧洛夫面对的则是父母的抛弃和支离破碎的家庭,如果不是因为埃拉尽职尽责,他在23年后可能依然摆脱不了厄运。
欧洛夫的遭遇令人唏嘘,然而更多的是随之而来的思考。
读完小说,我脑海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假设,如果在欧洛夫面对审讯时,父母能表示信任他,哪怕只说一次也好,欧洛夫是不是就会有勇气挣脱无形的枷锁,换个活法?
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孩子诚实,是不是也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支持与信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