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位列晚清第一名臣,但曾国藩的资质却很平庸,是出了名的笨人。
据说有个小偷去曾国藩家偷东西,刚好遇到曾国藩回来,小偷一急之下钻到了曾国藩的床底下。
哪知曾国藩回房后便开始背诵课文,短短百十字,背了几十遍还背不下来,连床底下的小偷都听不下去了。
实在忍不了的小偷,爬出来流利地背诵了一遍,嘲讽他说:“就凭你这样还考什么秀才?”,说罢潇洒离去,惊得曾国藩原地石化。
小偷说得没错,光是考秀才,曾国藩就考了整整七年,而且是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上的。
其中第四次考时,还被主考官指责其“文理太浅”,这件事也因此被曾国藩视为人生“第一大耻辱”。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笨得出奇的人,后来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半个圣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更神奇的是,曾国藩逝后的一百多年间,其家族的十代子孙几乎无一败家者,其中还有两百多人为行业翘楚。
他是怎么做的的?
或许,我们翻开由曾国藩的侄儿蒋星德亲笔撰述的《曾国藩全传》,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作为历史上第一部完整介绍曾国藩的传记,该书翔实记录了曾国藩的一生,解读曾国藩的完美人格,揭示了曾国藩修身、齐家、为官、治军、读书之道,再现他从笨小孩成长为晚清第一名臣的人生之路。
01
曾国藩有句名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曾国藩考上了京官之后,才发现自己过去是“井底之蛙“,学问修养都很差。
看到了这么多优秀的同龄人,他立下了志向要“成为圣人”并决定用每天写日记的方式反省自己。
下了决定之后他一写就写了几十年日记,不论公务多么繁忙,人生遇到什么,他都用自己的韧劲熬了过去,用时间“熬“出了一个学问深厚,修养超群的人杰。
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如此严格的规矩,普通人尚且可以坚持一天两天,最长不会超过一周,一月。但曾国藩却将这十二条日课坚持了半生。
曾国藩的成功,就是在这一日又一日的苦熬中磨砺出来的。
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也写过:“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熬,表面上是一种受苦受难,实质上是一种修行与升华,就像林语堂所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02
曾国藩还说过:“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一个人太过锋芒毕露,是德行浅薄的表现;而一个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也不是福厚之人。
同治三年,湘军攻下南京,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加封太子太傅。如此荣耀加身,曾国藩非但没有因此踌躇满志、趾高气扬,反而深觉惶恐。
于是,他竭力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消除朝廷对自己的猜忌。
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是把功劳归于先帝、太后和朝廷,归于协同作战的友军。
接着,他动员牢骚满腹的九弟辞职回家养病,同时大量裁减湘军,裁减幅度达90%。
再接着大撤厘金局,取消战争税,并修复江南试院,收买士子之心。
一番操作之后,曾氏家族化险为夷,成功迈过了危机四伏的政治险滩。
03
自古以来,豪门望族都逃不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宿命,但曾国藩是个例外。
他一生写下高达2000多万字的文字,其留下的《曾国藩家书》也成为人尽皆知的教育宝典。
他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支持孩子快乐学习,他注重对孩子的鼓励,不像传统的旧式家长那样一开口就是训斥,而是经常肯定孩子的成长,用平等的态度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他”以身作则“,凡是对孩子有利的要求,他自己都做到了,并且坚持了多年。
通过这本《曾国藩全传》,我们学会了勇于面对和接纳自己,有自我革新的勇气、自我蜕变的决心,用耐心实现想要的成长,发挥出更高的潜力,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共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