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里,寿命还剩下十七载的托马斯大概不知道在他死后的第一年,美国新泽西诞生了一个名为大卫·科特金的孩子,他将在日后成为名满天下的顶级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同样,彼时已经六十三岁的托马斯大概也不知道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一个名为埃里克·韦斯的孩子降生,他将成为最伟大的魔术师哈利·胡迪尼。 胡迪尼在受伤住院期间曾和外科医生甘乃迪有一段对话: “医生,你知道我一直想当外科医生,可是从来没机会。我一直很遗憾。” “怎么会呢,胡迪尼先生,你是同辈中最伟大的魔术师,最了不起的艺人。你取悦无数人,收入多得数不清,大家都崇拜你、尊敬你,而我只是努力在生活中挣扎。” “你说的或许是真的,医生,但你我之间的不同在于,你真的有为人做事。而我从各方面来说,只是个骗子。” 魔术师、作家、骗子这三者的异同本身是个很有意思的命题。 魔术师托马斯·曼把现实里的所见所想写进小说,把一场又一场极具时代特征的“魔术表演”以主观意志呈现,堂而皇之插入各类情欲戏码来掩盖某些事实。作家的脑海中浮现出他小说的全貌,再被他刻画出吕贝克整体灵魂的衰微,由此,被现实主义魔鬼缠身的托马斯陆续写出《布登波洛克一家》《死于威尼斯》《魔山》《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浮士德博士》等著作,但千千万万的读者甘愿受骗。显然,托马斯·曼是一个高明的骗子。 准确来说是两个,第二位“高明的骗子”科尔姆·托宾用同样谎言交错真实的手法去解密托马斯·曼精心编织的魔术,把他心中的托马斯带给读者。《魔术师》开头直奔大笔铺陈的家族史诗,兄弟间的矛盾冲突很容易让深知托马斯文学成就的我代入弟弟的视角,但面对一个伟大的作家,我对于那些喜欢把目光凝视于他的性取向的读者十分过敏,我本人对托马斯是喜欢男性还是女性,是喜欢阿尔明还是海因里希,或喜欢大克劳斯、中克劳斯、小克劳斯、小小克劳斯等等都毫无兴趣。我更感兴趣的是托马斯·曼写作时的心路历程,以及他被迫逃离德国后对自身作家责任转变的看法,尽管托宾不是托马斯·曼,这毕竟是托宾的作品,是他笔下的小说,他完全可以利用虚假的托马斯去填充更多自己的形象,但他给真实的托马斯的篇幅太多,我唯一能感受到的似乎只有托宾想借托马斯之口诉说出的那份因同性之爱引起的不安、畏怯和紧张,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托宾和托马斯·曼对我而言太窄了。但同样的,那也只是我一厢情愿想看到的托马斯·曼,我不能依据个人口味来评价对作品的优劣,只能表示遗憾。 我一度很喜欢卡提娅的形象,她被托宾塑造得很独特,她和托马斯的婚姻让我想起了另一位西班牙作家希梅内斯和他的妻子赛诺比亚。希梅内斯称她是理想的妻子、助手,1956年,当与癌症颤斗多年的赛诺比亚得知希梅内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不能言语的她轻轻哼了一首如纸张般摩擦的摇篮曲后离世,伤心欲绝的希梅内斯没有出席颁奖仪式,他认为他的夫人才是这个奖项真正的获得者。没有她四十年的陪伴和帮助,他的作品就无法诞生。如她离开了,他感到孤独,凄凉,无依无靠。 如果卡提娅离开了,托马斯会感到孤独吗?或者,托马斯死去后,卡提娅会觉得无依无靠吗?卡提娅和赛诺比亚的形象高度重合,同样是丈夫作品的第一见证者,同样是助手的角色,但卡提娅更复杂,她究竟爱不爱托马斯?不爱为何要嫁给他,又生下六个孩子?爱又为什么对丈夫屡次与同性的调情行为视而不见?我总认为她以一种居高临下的骄傲的旁观者姿态去应对托马斯和她所有的孩子,当以她和哥哥为原型的乱伦戏码被托马斯写出来时,或许正是这种骄傲不允许她动怒。相比托马斯的妻子,她似乎更享受某种局外人的角色,我不得不感叹托宾是写女性的高手。 文末的叙述有些琐碎,但瑕不掩瑜。我想我可以模仿另一位魔术师乔治·奥威尔的话来掩饰与总结自身浅薄的见解:“托宾先生的书写得最好的绝非那些深入描写的同性情节,而是将托马斯·曼与他的时代联系在一起的那几个章节,并表明家族、时代等周围事物的变迁如何影响和造就了他的作品,他无法让那些心存疑虑的人去认同托马斯·曼(又有哪些作品能做到呢?),但它能让托马斯·曼的崇拜者了解到更多内容,而且一定会说服他们更加深入地阅读他的作品,而不只是两三本他为他人所熟知的成功作品。” 这是我第一次读托宾,读完本书我很清楚那是谎言造就的托马斯·曼,但我甘愿受它欺骗。《魔术师》中存在多少托宾的影子我不得而知,唯有继续读书。 魔术师 9.2 [爱尔兰]科尔姆·托宾/2023/上海译文出版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