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代表之作,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了许多欧洲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包括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等,这些人物都是社会的寄生虫。整个疗养院弥漫着病态的垂死气氛,象征着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通过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作品揭示了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间的血缘关系。
托马斯·曼(ThomasMann,1875-1955),德国作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4年发表处女作《堕落》。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以后发表《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1924年因表长篇小说《魔山》闻名全球。1930年发表中篇《马奥与魔术师》。1939年发长篇《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前三部以及《绿蒂魏玛》等。1947年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1955年8月12日,在80寿辰后,结束了他“史诗性的,而非戏剧性的生命”。1929年,由于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主要是由于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它作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地位一年比一年巩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魔山是一座疗养院,也可以看做世外桃源,但一旦被它的规矩所把握,一步步陷入称为病人的怪圈,也就不再愿意离开了。不想走了,似乎有些是斯德哥尔摩情结再发作。一座山也是一个舞台,各色人等在此发挥自己雷同却独具个性的生活,对生命的诠释与活下去的希望。...
“人不仅仅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不知不觉地与他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人不能超脱时代,“魔山”作为一个有其自身规则的异世界,不能让它的公民摆脱群众性的精神困境——“没有灵魂的身体”。汉斯来到魔山时,没有带日历。...
*恐怖气质被后世(比如戴涵涵的惊悚片《Agoodpill》)表象化了的疗养院虽然属于没有经济压力的阶层,托马斯曼刻画的汉斯却属于所有阶层的年轻人:起初他对进入社会充满期待,对安逸人心怀睥睨;他还容易受权威引诱,所以尽管他也嫌意大利人塞塔姆布里尼的言论华而不实,却仍着迷于他。...
...
是德国知识分子集体的弱性吗,还是欧洲现代存在主义的端点,为什么汉斯会一直寄住在所谓的疗养院,为什么全书又扯了一堆与故事几乎毫无联系但是占用了大量篇幅的哲学观点,我觉得其实这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