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提玩游戏就兴高采烈,连续玩上2、3个小时不带累的;然而,一让他学习,没一会儿就开始头疼、眼睛疼、没精神、想睡觉。为什么孩子对待游戏和学习的态度会截然不同呢?
在《游戏化思维——从激励到沉浸》这本书中,作者王亚晖认为,这种状态,其实体现的是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上动机不同。当学习上被赋予了更多的外在动机,并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去做的时候,孩子对于学习这一行为驱使的积极性,将远远不如内在动机。这就类似于赚钱是内在动机,工作是外在动机,因为内在动机的驱使,激励我们去完成外在动机。
我们努力工作而获得更多报酬,体验到金钱带来的快感;我们想要在游戏中获胜,所以才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角色的战斗力。动机是“游戏化”思维的核心之一,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学习上如果能用上游戏化思维,或许就可以激发内在动机,找到成就感。
除此之外,激励和反馈这两种“游戏化”的核心概念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激励这一点很好理解,当我们在游戏中获胜,就可能获得额外的装备或者其他奖励。正是因为有这些不断的激励,我们会在游戏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就感。
而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我们常常跟孩子说,“你要认真学习,以后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说话的效果微乎其微;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给他一些适当的激励,比如“今天高效完成所有作业,就允许你玩半个小时的游戏”,那么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来看反馈,游戏里的反馈很容易做到,比如我们点击鼠标,操控的角色就会移动;打倒一个敌人,就会得到虚拟的金钱奖励,这些都是反馈;同时玩家也会获得受挫、兴奋、满足、紧张、好奇等等情感反馈,这些反馈都是及时给到的。
反馈放在学习中,可能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积极反馈,孩子收到了来自家长老师的反馈,让他感到心情愉悦,就可能促进他学习的内在动机。相反,如果家长带给他负面的情绪,那么就是一种消极反馈,让他产生挫败感,可能就不愿意学习了。
“游戏化”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仅支撑数字游戏行业,它更是应用到教育、产品设计、职场、营销等领域,甚至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影响。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好游戏化思维工具,那么或许就可以掌握玩转工作、学习、生活的核心方法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