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周时间的断断续续阅读,《富种起源》这本书,我内心充满了百感交集。我平常更喜欢读翻译的书,但这两年国内学者的作品却改变了我的选择,例如前几年的《枢纽》,这本书之所以让我眼前一亮,是因为作者跳脱了枯燥的学术写作,具备了叙述能力,使我回想起自己井底之蛙的鼠目寸光。读兰小欢的《置身事内》时,已读完郑永年的《制内市场》,因此没有感到非常震撼。有很多备受瞩目的作品,例如李录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但它由于是文章的集结,读起来并没有带给我太多新意。而今年震撼我最多的是李硕的《翦商》。虽然他的《孔子大历史》同样是一本好书,却没有给我带来类似的震撼。
对于以执行计划生育著称的中国来说,马尔萨斯的富生穷死和人口陷阱理论一度被奉为圭臬。这个理论认为,由于资源承载有限,人口增长会带来社会崩溃,贫穷源于人均资源降低。虽然有些分析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但马尔萨斯理论并没有被有效地挑战。吴乐旻是一名离开象牙塔的民间学者,他尝试去挑战这个理论。
吴乐旻提出了两类产品的理论,分别是生存品和效用品。生存品的增长符合马尔萨斯的理论,但效用品则不然。吴乐旻认为,效用品是人类人均福利的体现,它应当在生物学规律内以非生存型物品为范畴。值得注意的是,生存品的技术更易发展和传播,而效用品的技术则较难传播,并容易在历史中湮没。罗马帝国和宋朝的文化曾经璀璨一时,但它们在人类历史上的繁荣和辉煌都是短暂的,这正是因为效用品的发展并未能持久。这种现象导致人类历史不是始终处于低增长的贫困时期。但生存品的不变却带来了人口增长,导致群体福利降低,这也是马尔萨斯陷阱的真正原因。
吴乐旻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族群竞争。不论是小到部落,还是大到民族和国家,所有的生存竞争压力都会带来马尔萨斯陷阱。而群体福利高的移民会选择从效用品低的区域移民到效用品高的区域,这个过程中,生存技术会得到迅速传播,而效用品技术却难以得到融合和传播。如果生存品不变而人口增加,群体福利就会降低,这一点在今天的社会仍是如此。人口向大城市、一线城市集中,即使在大城市,生存空间被挤压,而吃、住和压力都高于三、四线城市,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与族群之间的目标不一致,而个人选择效用品的最大化,则会降低族群的生存品空间,进而引发族群的马尔萨斯陷阱。
限制移民和贸易是族群生存利益最大化的路径,这也解释了野蛮对文明的征服现象。正是由于大市场和大政府的结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