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鲁克林有棵树》的首刊前言中,贝蒂·史密斯说,小时候人们将院里的树砍倒时,她就知道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她都会再种下一棵树;8岁取得优异作文成绩时,她就知道总有一天,她一定会写出来一本书。
然而当时的她应该想不到,她写出来的这本书自1943年初版便大受欢迎,它被改编成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奖、被改编成音乐剧上演了200余场,它跨越时代和国界,像书中写的天堂树一样在世界各地生长,给无数人带去希望与力量。
现在我手里捧着的,是这本书出版80周年的纪念版,虽然不是第一次读这部小说,但它依然让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茜生活在布鲁克林,在破旧木篱笆墙围着的院子里,像水泥一样的酸土地上什么也不长,除了那棵天堂树;弗兰茜和弟弟会将搜集到的废弃物品锁在地下室的垃圾箱里,或者藏在床底下,到周六再去交给垃圾收购商。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做清洁工的母亲偏爱弟弟,酗酒的父亲时常无业,生活艰难到时不时会断顿,为了照顾弟弟妹妹,弗兰茜不得不辍学去赚钱养家……
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弗兰茜却快乐地成长着:父亲的英俊倜傥,让她容忍了他的酗酒痼疾;母亲的自立坚强,让她不介意弟弟更被关爱;买不起玩具没关系,她可以在橱窗外看着玩具开动想象力,编出让人开心的好故事……
还有更幸福的事,她可以去威廉斯堡图书馆借书,她想按字母顺序从A读到Z,把全世界的书都读一遍;挑一本书,拿一块曲奇饼干,爬上最喜欢的天堂树,她就可以假装坐在云里,假装自己是一棵树……
的确,她就是一棵树,一棵在缝隙中顽强寻找生机的天堂树,仰望天空,挣扎着生长。而给予她滋养的,则是来自这个贫苦家庭特殊而浓郁的乐观与爱:
辛劳的母亲周六会花一毛钱去看演出,并坚持在晚上给孩子们读莎士比亚;父亲虽然不得志,但在父亲去世六个月后,弗兰茜在毕业典礼上收到了他生前托姨妈准备的鲜花和卡片,卡片上写着:献给弗兰茜,恭贺毕业——爱你的爸爸……
艰苦的日子里,弗兰茜吸收着父母的精神传承,收获着对幸福与美好的期盼,她物质上一无所有,精神却拥有巨大财富。她明亮的性格,驱散了生活的昏暗;她迎难而上的勇气,破解了生活的难题;而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则实实在在改变了她的命运。
生了孩子之后才有机会重修学业的贝蒂·史密斯真的写出了一本书,她把自己的青春一寸寸打开,变成一串串笔调轻松快活的故事铺在人们面前,读来让人仿佛坐在小船上轻轻荡漾,虽逆流而上,却满身煦暖阳光。
苦难本身不值得赞美,然而苦难中明亮的心态却是世界上的顶级奢侈品。愿我们也能活成布鲁克林那棵天堂树,向大地扎下深根,向天空伸展枝叶,让生命沐浴阳光,让梦想鲜活生长。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