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但是,当我读《傅雷家书》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不同的教诲,一种大多数子女所难以体验的父母之子的关系。这也许是十年来我对傅雷先生的崇敬不减的原因。这些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一样,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一样,认真聆听着,并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一位着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位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而他的母亲朱梅馥则是一位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的东方女性。她不仅温厚善良,还非常端庄贤淑。
傅雷先生对中外文学、音乐、绘画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涉猎。他的个人文化修养极高,而他的培养对象则是从小接受良好家庭教育,最终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知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这样的技术性活动,也需要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时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最重要的,是“人”。我们必须全力发展每个人的能力。在成为艺术家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否则,即使是某某家再有才华,也不会对人类有太大的贡献。一个纯粹追求艺术的人,他所追求的是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别无他求。”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对傅雷先生对人生的严谨态度和对子女的关爱十分感动。家书中的内容涉及到从事业、人生、艺术到衣食、用钱等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关怀和细致。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怎样教育子女;而对于那些特别是学钢琴的人而言,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对于那些对文革时期感兴趣的人,傅雷先生的描述也能让我们更了解那段历史。然而,最引人深思的是家书强调个人修养方面。从家书中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是一个非常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有时甚至有些刻薄自己。傅雷要求儿子遵守的三条信条是:“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情、不入他国籍”。这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真实、最自然和最诚实的文字。这是对的,因为写下的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写给亲人的信更是如此,傅雷先生在信中敢于剖析自己,并在子女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提供经验和教训。因此,我认为读《傅雷家书》能够真正了解傅雷先生。在子女教育方面,傅雷先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儿子学习钢琴方面,他先注重技巧,后来再反复强调真正理解作品本身。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傅雷先生总是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先生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提高,他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中的优点。高尚的父母培育了成功的儿女,而傅雷先生和朱梅馥毫不犹豫地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汗水。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和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充满了亲情,让我深受感染和启迪。
读完《傅雷家书》,我对很多事物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更了解了我的父母。这本书不仅是教育方面的好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和孩子关系的好书。它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