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儿童成长

1 家庭断舍离

家庭断舍离

《家庭断舍离》是山下英子与母亲三年“家庭战争”的经验总结。推崇“断舍离”的山下英子,从小就与喜欢囤积物品的母亲关系紧张。一个想不断扔,一个想随时留,为一件物品的“扔”与“不扔”,母女两人经常吵得天翻地覆。虽然山下英子已经结婚并且不与父母同住 【日】山下英子 2023-03-31 20:55:04
1 致成长中的你

致成长中的你

殷健灵,1971年10月生于上海,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南京近郊度过。他是法学学士和文学硕士,于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曾担任女性杂志主编,现为《新民晚报》首席编辑和上海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在18岁时,他在《少年文艺》(上海)发表了他的处女 殷健灵 2023-03-31 10:54:28
1 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原书第6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原书第6版)

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苏彦捷领衔翻译,全面、综合介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指南,是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大师费尔德曼代表作,Ha佛大学等200多所美国高校采用的经典教材。本书以发展阶段为线索,详尽地综述了从怀孕伊始到青春期结束的发展,内容涵盖胎儿期 (美)罗伯特S.费尔德曼(RobertS.Feldman)/[美国]罗伯特·费尔德曼 2023-03-31 10:48:16
1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这本书中,卡伦•霍尼将神经症患者的人际关系倾向划分为“亲近人”、“逃避人”、“攻击人”三种形式,又被称为“自谦型”、“脱离型”、“夸张型”。尽管普通人也会运用这三种模式,但是在神经症患者身上,这些倾向都是强迫性的,并且 (美)卡伦•霍尼 2023-03-31 10:20:02
1 心智成长之谜

心智成长之谜

《心智成长之谜:人际关系与大脑的互动如何塑造了我们(第2版)》首先介绍了基于人类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表观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和语言学等相关基础研究的“人际神经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构想和系统思考。西格尔博士提出,心智的核心是能量流和信息 丹尼尔·西格尔 2023-03-31 09:30:23
1 自我成长的力量

自我成长的力量

《个人成长的心理学》是一本汇集了45篇精选文章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涵盖了亲密关系、安全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自恋与自卑、原生家庭、成熟的人格等不同角度,发表了作者对于个人成长的心理学见解。本书作者是众多心理平台和媒体的一线邀约作者,并曾 丛非从 2023-03-31 09:11:45
1 在关系中成长

在关系中成长

每段关系都有解不开的情结和鬼影,人际关系问题实际上都源于我们无法信任关系。最棒的关系是那种能在人前忘记自我,却不失去自我的关系。我们需要先学会与自己为伴,然后才能从“我”到“我们”,才会有各种好的关系随之而来。本书作者许皓宜继《与父母和解》 许皓宜 2023-03-31 09:00:05
1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

本书是家庭治疗领域最佳的入门图书和实践指南,适用于想要了解家庭治疗,成为家庭治疗师,并且需要面对常见的家庭挑战的人群。萨尔瓦多•米纽庆大师特别推荐,方晓义婚姻与家庭治疗课题组领衔翻译。家庭治疗帮助我们从根源上探讨家庭困境,理解人类行为。本书 [美]MichaelP.Nichols/[美]SeanD.Davis 2023-03-31 08:18:56
1 与原生家庭和解

与原生家庭和解

为什么即便是成功的人也可能感到空虚和孤独的煎熬?我们中有太多人从小便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记忆。经典儿童教育心理学著作《与原生家庭和解》探究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拥有童年伤痛记忆的人,通过麻木自己来适应年幼时所经历的残酷现实。然而, [瑞士]爱丽丝·米勒(AliceMiller) 2023-03-31 08:16:54
1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第二版)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第二版)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家庭治疗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关于家庭关系调适与完满人格塑造的典范指南。书中清楚地分析了家庭经历对个人成长和蜕变的影响,并探讨了人如何建立自我价值、人际沟通和生活模式。作者还借助其匠心独运的举例和说明,倡导了如 〔美〕维吉尼亚·萨提亚著 2023-03-31 08:05:30
1 追梦成长

追梦成长

《追梦成长用梦想成就自己和世界》记录了作者历时七年完成“环球之旅”梦想的历程,以及在此期间的见闻与思考。本书强调“通过见识的拓展,为自己的人生打开新的格局,收获成长的智慧”。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回顾了自己环球旅行“圆梦”的经历; 叶武滨 2023-03-31 05:05:07
1 高三这一年: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高三这一年: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以时间为轴线,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但是每篇日记都隐含着对教育的再认识和对人生的再思考。通过不断提升自己,作者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尽可能多地获得积极情绪引导、中肯建议和和谐家庭氛围的成长环境。 老景 2023-03-31 0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