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1 数学与创造

数学与创造

本书是由日本数学家、菲尔兹奖、日本学士院奖、日本文化勋章得主——广中平祐亲笔撰写的自传。在本书中,广中平祐先生分享了自己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经历,以及在挑战数学难题中的思考方法和感悟,探索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根源。此外,本书还通过广中平祐先 [日]广中平祐 2023-04-08 02:06:59
1 僧侣与哲学家

僧侣与哲学家

在喜马拉雅山中,一位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放弃了他研究的分子生物学的前景,随着一位藏传佛教老师,向古老的东方智慧探究。二十年后,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也来到了尼泊尔加德满都,在一个宁静的地方与成为藏传佛教僧侣的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马修•理查德 2023-04-07 21:16:27
1 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双语)

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双语)

《中国哲学简史》是由冯友兰于1946年至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期间,为中国哲学史课程讲稿而成。本书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全书二十余万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书不仅成为了许多世界上大学中国哲学教育 冯友兰 2023-04-07 20:50:30
1 哈佛中国哲学课

哈佛中国哲学课

屡获殊荣的哈佛教授迈克尔•普鸣用生动的生活故事解读中国古代哲学,让我们深入浅出地体验其魅力。从孔子、孟子、庄子到荀子,中国哲人们两千年前的哲学观念可以告诉我们如何以感情和智慧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本书不提生涩艰深的哲学术语,也不探讨国家社会的宏 [美]迈克尔·普鸣(MichaelPuett)/克里斯蒂娜·格罗斯-洛(ChristineGross 2023-04-07 20:21:55
1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1740年,他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就读。1746年至1755年期间,他担任过家庭教师。1755年,他获得了哥尼斯堡大学硕士学位,此后留校 [德]康德 2023-04-07 19:34:44
1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是河南唐河人,字芝生。1912年,他进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随后在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他前往美国留学,并在1924年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同时担任清华大学 冯友兰 2023-04-07 19:20:52
1 自然权利与历史

自然权利与历史

LeoStrauss(1899-1973)是德国犹太人出生的,曾在汉堡大学学习,并在1921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从1925年到1932年,他在柏林犹太研究学院工作。1938年移居美国,从1938年到1949年在纽约新社会研究院任教,从19 [美国]列奥·施特劳斯 2023-04-07 18:50:53
1 宗庆后:万有引力原理

宗庆后:万有引力原理

宗庆后是可能全中国购买地图最多的人之一,他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地图,从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到高速公路、城乡公路网,密密麻麻。这些地图上浓墨涂抹的标记,代表着宗庆后实地考察过的市场。28年来,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200多天耕耘在市场一线, 迟宇宙 2023-04-07 17:28:04
1 哥特式雕塑与绘画中的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

哥特式雕塑与绘画中的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

本书是德沃夏克的一部方法论著作,旁系姊妹篇为《此书即引起轰动,使德沃夏克成为德语国家美术史家的佼佼者。德沃夏克通过此书开创了美术史领域中精神史的研究方法,从而为维也纳学派的方法论丰富了内涵。在哥特式雕塑与绘画中,德沃夏克发现了自然主义与理想 [奥]德沃夏克 2023-04-07 14:22:06
1 艺术的理论与哲学

艺术的理论与哲学

迈耶夏皮罗(MeyerSchapiro,1904—1996)是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和艺术史学科中卓越的人物之一。与思想史界的以赛亚伯林齐名,长期以来被公认为美术史界的传奇。夏皮罗的学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四卷本的选集中,包括《罗马式艺术》(197 [美]迈耶·夏皮罗 2023-04-07 14:09:53
1 观·物:哲学与艺术中的视觉问题

观·物:哲学与艺术中的视觉问题

在《周易·系辞传》中,谈到了“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这说明了人类通过对天文和地理的观察,才能够深入了解事物的内在原因。事实上,世界是由物构成的,但它并不是一个孤独、与人无关的世界,而是一个与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世界。 叶朗 2023-04-07 11:19:24
1 中国哲学史(上下)

中国哲学史(上下)

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这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学习中国哲学史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其引文丰富而精准,比较客观地呈现了各家思想,观点平衡。尤其对先秦名家和宋明理学的辨析,娴熟精通,且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陈寅恪先生对此书评价极高,认为其选材严谨,论述 冯友兰 2023-04-07 1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