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瓦夫•莱姆(1921—2006),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家奖章“白鹰勋章”,波兰第一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莱姆是20世纪欧洲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书中的人与外星生命的“接触”永远无法达成,因为没有一样的语言体系,没有相同的生长环境,所思所想都不甚相同,所谓的接触只是人类寻求对自我的认同的一种方式,因为期望中的外星生命给予我们的反馈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知道我们有类似的同类。...
反思了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哈丽”,作为一个符号存在,她不是人,我觉得也不算类人,是非地球生命的一个存在形式,按书中所写:“是对记忆中相关的人形成的一种物质性的投射。”小说大篇幅介绍索拉里斯星的研究史,但是显然,带着“人类使命感”,“人类中心主义”的科研人员除了满满当当的调研资料和一堆假说之外,再无所获,他们无法理解存在的这一切。...
但还是给了比《未来学》高的分,因为这篇主旨更“莱姆”:理性,玩世不恭,虚无主义。(相比之下《未来学》就有点老生常谈。阅读的震撼感来源于肉体的脆弱和精神的伟大的对比。就连脑子最不正常的PKD,哪怕对世界再失望,也要挣扎着追寻爱。...
15竟然有点毛骨悚然,最诡异的就是人类之间的异常吧。我很怀疑替身文学,因为人类还是活在物质与精神两个世界,哪怕两个相似外表的人性格很不一样,也难免回想起与第一个人相处的心情。这种文风很有代表性(贬义):把其他人都驳倒,再把自己驳倒,好彰显出自己的优越和谦卑;...
索拉里斯星是人类远航到外太空感知宇宙,X区域则是外太空自己坠落到人类社会中让人探索它。另外感觉索拉里斯星的哈丽和《三体2》那个庄颜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可能很大原因在于哈丽是由索拉里斯星的海洋、也就是人类以外的宇宙创造的形象,这样一个神秘的形象毫无征兆地出现,而凯文从她身上感受到的除了记忆里久违的温情与怀念,更有面向未知宇宙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