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曾言:“真正伟大的情感超越性别”,他极力推崇的德语文学家黑塞作品——《悉达多》和《荒原狼》之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精神与爱欲》(又译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时隔27年再添新译本。旅德翻译家易海舟直译自德文原版,无删节,呈现给广大读者。
这部小说讲述了两个才华横溢但天性迥异的青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一生。纳尔齐斯是玛利亚布隆修道院的年轻学者,天资出众、才华过人,一直严于律己,秉持着成为一名崇尚逻辑与理性的神学家的理想。而但偶然中发现了世俗生活的乐趣。尽管两人被对方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但天性的差异使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歌尔德蒙以少年之躯游历四方,品尝了爱情与感官之乐,学习了雕刻的艺术,熬过瘟疫与死神。多年过去,歌尔德蒙因偷情而被投入牢房,却在行刑前被那个一直活在灵魂里的故人所救,两段生命历史终又交织在一起。这是一部揭示人性复杂多面的小说,探讨了个体自由、艺术创造、人生意义等哲学命题。
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作家,诗人,画家。1877年生于德国,1924年入籍瑞士。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主要作品:1904《彼得·卡门青》1906《在轮下》1913《印度札记》1919《德米安》1922《悉达多》1923《辛克莱的笔记》1925《温泉疗养客》1927《荒原狼》1928《沉思录》1930《精神与爱欲》1932《东方之旅》1943《玻璃珠游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在无常和混沌中理解这世界的意义,并坚持不懈地争取宁静当然大部分的世人既不可能像歌尔德蒙那样忘我地放纵爱欲,也不可能像纳尔齐斯追求极致的精神信仰。作者建议我们能做的是心怀欲望、希冀与渴求地充分地生活,接受无常,在无常和混沌中理解这世界的意义,并坚持不懈地争取宁静。...
-如果麦果像译文的2007版,在序言提到荣格与黑塞的医患关系,以及性格类型学说,《精神与爱欲》或许会吸引更多MBTI爱好者来阅读·有别于现实测试中,J/P二限的互相交织,文学小说中的角色更加纯粹,黑塞把自己拆分,用内倾思维塑造了纳尔齐斯,以外倾型情感造就了歌尔德蒙,及像infp(哲学家)和infj(艺术家诗人)-可能有些牵强附会,但小说的许多描述,切实符合现在对两类人格的描述,比学术表达更加贴切,比如这几句,纳尔齐斯对歌尔德蒙说的话:像你这一类人,天生有强烈而敏感的器官,天生该成为灵感充沛的人,成为幻想家...
在我个人看来,书名里的“精神”代表追求理智、严谨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纳尓齐斯,“爱欲”代表追求感性、自由的梦想家和艺术家——歌尔德蒙。如纳尓齐斯一开始的断言,他的故乡是思想,歌尔德蒙故乡是大地。在忽略道德的情形下,歌尔德蒙这样简单纯粹且美好的生活让人羡慕,且他最终远远超出常人的思想行为让人敬佩。...
创造是自我实现,将可能性付诸实践。时不时得怀疑对自我的疏导克制与奉献是共通的。神性不单单是秩序和规矩,或者说不仅是精神和理智,而是负载在精神或世俗之中的良善和永恒之光。没有思想和语言交流—精神内核的感官情欲稍纵即逝且容易厌倦,如同吃饭睡觉一样。...
”世上有很多没意义的事,关注客观的事儿,关注受众的人,都没有必要,我们去做些什么,重要的是自己的行为,是自己在做的感受,是自己从中得到的平和宁静或是震撼纳尔齐思是理智的化身,克己,一直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歌尔德蒙满腔热情,随性洒脱,自由也痛苦的走在追求的道路上,从盲目中找方向,在尝试中获得歌尔德蒙死前说“因为我学会了和我胸腔里的痛苦和平共处”在上帝和死亡面前,他好像败了,失去了生命在生活面前,他是自己精彩生命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