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我们的身体是神圣的,但它们并不只属于我们个人。它们可以患病,但不能成为疾病。这本书是一个超越病痛、抵达艺术永恒的生命故事,以及一场重新定义自我、救赎自我的疗愈之旅。不论是病痛还是心碎,我们都生活在同一张皮囊下,知晓它的脆弱,体味它的真实,争夺它的主权。
头发、血液、子宫、脸庞,爱与病痛构筑的女性生命星空。母职、艺术、创造、死亡,格利森以自己从小患病的经历出发,结合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发展中的女性身体呈现,以手术刀般的笔触书写身体在女性生命经验中的意义,展示出性别与病痛对女性身体主权的定义、侵入和相互抢夺。
介于文学随笔与社会学之间的书写,浪漫而严谨,温柔且坚定,格利森展现出她身兼作家、说书人与诗人的神奇魅力,她的作品融合了散文、诗歌、文艺批评与个人回忆录等多种体裁,文字兼具理性思考和丰沛的情感。
从身体病痛到恋爱结婚,从亲友离世到生命诞生,从社会变迁到文艺新潮,从回望历史到展望未来,这些文章让我们既可以观望到一位女性充满苦难与幸福的丰富人生,也可透过社会观察家的智慧之眼,剖析女性身体在文化与社会中遭受的误解与伤害。
2019年欧美年度好书,令女性落泪、男性自省的重磅力作:“女性的身体是一个战场,这本书就是灼人的证据!”2019年爱尔兰图书奖非虚构大奖;2019爱尔兰年度畅销书NO.1,《卫报》、《观察家报》、《新政治家》、《爱尔兰时报》年度好书。
特种纸平装双封,新锐设计师汐和担任装帧设计,欧美文学博士倾心精译,封面优雅而温柔,细腻呈现遭受误解与伤害的女性肉身。120*200细长开本,优美便携,趣味盎然。
【内容简介】希内德·格利森在少女时代便罹患单关节炎,成年后又患上白血病,在病痛中度过了大部分青春岁月。为了寻求康复的希望,她曾到圣地卢尔德的圣泉中沐浴,却遭遇了信仰的幻灭。她开始转向内心,探索自己的痛苦,接踵而至的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喜悦——坠入爱河,成为母亲。于是她又将目光转向身体之外,开始钻研历史、艺术、文学以及音乐,开始书写女性身体的亲密体验,从疾病中重生在局限中寻找希望。在个人经历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汇中,格利森如解剖身体般一一审视骨骼、头发、血液、子宫之于女性的意义,探讨深受爱尔兰宗教传统和父权思想影响下的当代女性,要如何在身体病痛、养育子女、身体自主、艺术创作之间寻求平衡。
【媒体推荐】 希内德·格利森致力于支持女性发声,这改变了爱尔兰的文学版图。而在这本书中,我们终于听到了她自己的声音,这声音源于格利森身体史中的血液与骨头。她是一道绝对的力量:如果你想知道激情和坚韧来自何处,读读这本书吧。(安·恩莱特,2007年布克奖得主)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是一本真正美丽的书。它关乎身体的巨大局限,因为宇宙中几乎所有其他事物(从歌曲到星星)都能将身体击穿。(萨拉
希内德·格利森(SinéadGleeson)爱尔兰著名女性作家、记者。曾在《格兰塔》等知名刊物发表作品,此前还主编过两部爱尔兰女性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均被评为爱尔兰图书奖最佳年度出版图书。卢一欣|译者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译者,诗歌、小说创作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除此之外还有本不健康的身体承受的生育之痛有人在抨击作者为什么明明身体已经这么不好了还非要生孩子觉得作者一方面宣扬女性主义一方面又要生育可是我觉得女性主义并不等于不生孩子而是允许女性做出自由独立的选择可以选择生孩子也可以选择不生此外作者把自己身体里放置的那些“医学零件”比作人造星星✨真的觉得很浪漫很乐观也很勇敢如果是我我肯定在病床上哭爹喊娘死去活来了最后很喜欢作者在书的结尾送给女儿的一封信“我意识到别做不是一个我们应该对女孩说的词。...
单关节炎令她的少女时代躺在病床上度过,28岁起她染上罕见血液病,承受化疗和并发症的折磨。我从不认为病痛和苦难本身是浪漫诗意的,但这本书中充满从病痛延展开的,更深远的思索,这种思索被作者用散文诗化的语言描述出来——她形容关节炎疼痛,“关节内的滑液开始像雨一样政法,骨骼之间相互摩擦,磨成了粉。”...
作者的髋部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做手术。很喜欢作者的这一段浪漫的描写:“我逐渐把自己身体里的全部金属视作人造的星星,它们在皮肤底下闪闪发光,一个由新旧金属组成的星群。很喜欢作者的这一段浪漫的描写:“我逐渐把自己身体里的全部金属视作人造的星星,它们在皮肤底下闪闪发光,一个由新旧金属组成的星群。...
到最后却意外想到“爱尔兰的弗里达”这个说法,希内德·格利森充满诗意又天马行空的文字带给我的震撼,就像弗里达的那些画作一样555这或许是艺术共通的魅力。爱尔兰这个遥远的北方民族的传说,和另一个半球亚热带的墨西哥却出奇的像,沉浸在阴魂不散的鬼故事中,感受死者在他们中间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