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导致新贫穷?齐格蒙特·鲍曼的书籍对消费主义下的贫化概念进行了反思和探究。在现代社会中,贫穷并不仅仅是失业的结果,而是指消费者对选择的限制和困境。这种贫穷经验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贫困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本书深度探讨了消费主义社会及其影响,回溯了历史上的社会变革,评估了减轻困苦问题的多种方式,对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研究者的意义极为重要。该书受到了多个知名媒体的高度评价和推荐。鲍曼希望我们警醒,以便更好地应对消费主义下的贫穷问题。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1925年11月19日-2017年1月9日),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英国利兹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当今用英文写作的最伟大社会学家”、“后现代性预言家”。凯斯·泰斯特说鲍曼“把世界译写成文字。通过他,现今的一切变得有连贯感”。一生出版50多本著作。代表性中译本有《现代性与大屠杀》《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社会学之思》《立法与阐释者》《流动的现代性》《现代性与矛盾性》《共同体: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安全》《全球化:人类的后果》等。社会学家凯斯·泰斯特评价道,鲍曼“把世界译写成文字。通过他,现今的一切变得有连贯感……鲍曼格言式长句的写作偏好,使他的著作风格独树一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回归实际,对自己的指导作用就是:不把工作当成生活全部,要在其中找到乐趣、新鲜体验和意义感;只消费自己需要的和力所能及想要的,有意识地无视天花乱坠、层出不穷的“勾引”;持续学习培训必要技能、兴趣和做好事的决心,虽然不愿成为“新穷人”,但对这个群体持有理解和尊重,相信人格平等(我们都是“蚂蚁”而已)和“一切转瞬即逝”。...
将收入权利与收入能力脱钩,工作与劳动力市场脱钩,但这需要极大的转变,会改变目前生活的模式,但谁又能说这种想法是不现实,难以实现的呢。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工作伦理,生产者社会和消费者社会,正因为这种转变,穷人不再是劳动力后备军,而是不能消费的没有用的人。...
从工作伦理到消费伦理,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穷人因无法达到一定的消费水平而不再被全球化经济和国家管理体系所收容,成为招人嫌恶的社会废弃物。鲍曼要解决的是西方社会福利国家制度逐渐萎缩时如何处理穷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永恒存在的问题,无论社会经济如何发展,总有一群人因不合秩序与规范而被制造为“穷人”),认为将穷人的问题完全归因于穷人自身的劣性品质并试图将他们驱逐是一种策略性的视而不见,需要在工作伦理失效的当下寻求另一种经济与道德上双赢的治理穷人的技术,这一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需要他们做出选择。...
有一次给他上课的时候,他说:“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为了钱工作,我觉得很没意思啊。”原因当然不只是什么对未来的担忧,考虑买车买房的问题,因为在此地买车买房绝对不是我考虑的问题,但是我所求的与车房能够提供的东西很类似——安全感。...
后来变为消费者社会,从一个靠伦理评判变为一个靠美学评判的社会,只有给人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其他的工作都是苦差事。消费者社会重在体验和选择,体验不同的商品和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为了制造一些受过教育的高质量劳动力,可惜随着全球化这种福利社会开始进入瓦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