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与人类交互影响、共同进化。20世纪初,电影经过一系列发展与进化,挑战了既有的文字媒介,改变了媒介格局;20世纪末,数字电影的诞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知体验。
罗杰•F.库克的《后电影视觉:运动影像媒介与观众的共同进化》聚焦于观看行为这一常常为人所忽视的角度,探讨了电影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的发展历程,论述了电影技术、观看行为以及人类感官机制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进化。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以大量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为例,剖析不同时期的电影给人们带来的感官体验,并从观众观看行为的发展变化中,探索日益复杂的技术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体验的。读完此书,我们会对电影这一现代媒介以及人类与技术之间关系产生全新的理解。
GPT时代电影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以影片、银幕与观众三者的关系为框架,聚焦观众的观看行为,探索人类与电影的相互影响。大学问出品
知名电影学者李迅、杨远婴、李洋联合推荐。剖析《黑客帝国》《感官游戏》《异次元骇客》等经典电影,呈现电影理论界对元宇宙的共鸣。
【内容简介】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出现,引发了人们的焦虑。人类劳动是否完全会为人工智能所取代?面对技术革新的时代巨变,人类该何去何从?人类与技术之间又有着一种怎样的关联?
本书是一部GPT时代电影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在梳理相关理论和运动影像史的基础上,以影片、银幕和观众三者的关系为框架,锁定观看行为这一方向,以《黑客帝国》等“元宇宙电影”为例,论述了电影技术、观看行为以及人类感官机制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进化。为人们深入理解电影这一现代媒介打开一个新视角,启发人们对人类与技术之关系的思考。
【本书亮点】 1.电影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将GPT时代的电影理论向前推进一步。本书以影片、银幕与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框架,聚焦观众的观看行为,论述电影与人类的共同进化。 2.以全新视角认识经典电影,呈现电影理论界对元宇宙的共鸣。本书运用后人学理论对《黑客帝国》《感官游戏》《异次元骇客》《移魂都市》《睁开你的双眼》等经典电影进行了剖析,为人们进一步理解这些元宇宙电影提供了新的视角。 3.带领读者认识后人学理论,启发人们对技术与人类关系的反思。“后人学译丛”聚焦于人与非人的界限、生命与后人类、后人类的技术进化等问题。本书为“后人学译丛”之一种,从人类的观看行为角度切入,探索电影与人类的相互影响,启发读者对技术与人类关系的反思。 4.专业译者精心翻译,译作精准切当、行文流畅。本书由电影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副教授韩晓强精心译成,不仅忠于原著,对原著所涉及的电影学理论及术语进行了精准的翻译,而且行文流畅,保持原作者行文风格的同时,帮助读者跨越语言的藩篱,与原作进行深入的交流。 5.国内知名电影学者李迅、杨远婴、李洋联合推荐。本书由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研究员李迅,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杨远婴,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洋联合推荐。
【名家推荐】 GPT时代电影理论的奠基之作,承前启后型学术研究的样板读本。本书以影片、银幕和观者之关系为研究框架,以观者为核心,在梳理相关名家论述和活动影像史的基础上,不仅在神经生物学和再媒介化理论的镜像整合中将电影的具身研究落到实处,而且也在对“人机(包括新旧媒介)交互”双重进化的论述中奠定了后人类电影情动形态的硬核逻辑。 ——李迅 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研究员
当数字技术重置了媒介格局、电影银幕改换为各种电子界面,影片生产从古典美学向奇观美学转场。本书应和“后电影”理论思潮,在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两个时间点上着笔,探研电影的再媒介化过程,论说技术与观看行为和人类意识的双重进化,更新了我们对当代电影形态及视觉感官机制的认知与思考。 ——杨远婴 北京电影学院资深
作者:罗杰•F.库克,美国密苏里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教授、电影学系主任。曾共同主编《维姆•文德斯的电影:影像、叙事与后现代情境》以及《柏林学派术语表:德国新电影辞典》。译者:韩晓强,电影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媒介研究公众号“观察者的技术”运营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还记得《阿甘正传》片头100多秒的长镜头吗?妈妈告诉阿甘,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或许终于搞懂了点点蒙太奇,却也失去了部分感官纯享的快乐。开头提到的《阿甘正传》是好莱坞经典之作,距今已有近30年之久,即便大量运用蒙太奇手法是本片的一大亮点,那时也已采用新技术进行加持,譬如电影后期采利用特技完成的一些场景还原:战场上的战士失去双腿等。...
翻到译后记里韩晓强老师写道,人与电影的共同进化,能够折射出多重的反思镜像,这本“covid时代的电影理论著作”同样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反馈和批评,是发生在著者、译者和广大读者之间的共同进化。作者试图“双管齐下”地研究观看行为(spectatorship)的进化问题,这个术语在译后记里亦有提及,译者韩晓强老师认为这一术语针对的是观众在整个观看环境中的全体关系。...
这种改变其实是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地将数字技术纳入其制作和放映的各个阶段,比如,《感觉游戏》《黑客帝国》《异次元骇国》等运用了数字模拟与虚拟现实等技术,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效果。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新形势的电影出现,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也满足了现代人们的视觉需求,而人类的这种需求也促使电影不断进化。...
罗杰•F.库克:“作为与视听媒介和整体技术文化相关而得以进化的生物系统和技术系统之综合体,后电影视觉展现了再媒介化不化就在媒介发展过程中,而且在人类进化的每个方面都是一种本质的动力。”在层出不穷的科幻电影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诸多千奇百怪的人机混合产物——拟人化赛博格形象:《银翼杀手》、《终结者》、《攻壳机动队》、《机械战警》、《星球大战》、《美国队长》、《异形》、《X战警》、《阿丽塔》等。...
实际上正如本书体现出的鲜明的斯蒂格勒技术观达至的后人类倾向,我们必须梳理请人和技术的关联(就像神话学显示的那样),才能发现电影视觉发展缘何进化了人,以及对如今科技发展可能改变人的生理特征找到新的认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