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诗歌集Ⅳ:敲着天堂的大门(1970—1975)》收录了鲍勃•迪伦创作中期五张风格各异的专辑。
1970年6月8日发行的《自画像》是鲍勃•迪伦的第十张录音室专辑。这是迪伦继《金发叠金发》之后的第二张双唱片专辑。专辑收录了翻唱作品居多,也有少量器乐曲和原创作品。专辑风格浓郁的乡村流行,与以往作品差异颇大。面世后颇受争议,但受到公众热捧,一度登上《公告牌》专辑榜第四名,在英国更是位列单曲排行榜榜首。迪伦声称这张专辑是他开的一个玩笑,以此甩掉那些追随在他身后的人群以及“一代人的代言人”这一标签。本书收录了此专辑中《忧伤地活着》和《吟游男孩》两首原创作品。
《崭新的清晨》是鲍勃•迪伦的第十一张专辑,于1970年10月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这张专辑成为迪伦创作中期的代表作。歌迷与乐评人对这张专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歌词疏离而宁静,构筑了一个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别境。与美国诗人阿齐博尔德•麦克什利音乐剧《魔鬼》(Scratch)合作的几首歌曲,亦使得专辑带有一些别样的宗教气息。
《地下室录音带》是一张颇为特殊的专辑。其中的歌曲写于迪伦遭遇摩托车事故后的隐居时期。1967年夏天,迪伦和“乐队”(The Band)陆续在租来的乡村居所地下室里录制了大约一百首歌,包括民歌和原创歌曲。曲目逐步流传至公众,1975年6月26日,二十四首歌曲第一次以专辑形式发布并以《地下室录音带》为名。美国乐评家格雷尔•马库斯曾写了一本书来评论这些歌曲,他认为它们奇异,“既富于历史意义,同时又自成机杼”。就算给这些录音标上 1881、1932、1954、1967、1992 等随便一个年份,听者同样也会认为是合理的。
《帕特•加勒特与比利小子》发行于1973年7月13日,是同名电影的原声专辑。迪伦不仅成是电影配乐的制作者,还出演了片中的一个侠客角色,迅速学会了投掷飞刀的绝技。层层递进的打击乐与原声乐器、电子乐器的编排,烘托出非常独特的冥思氛围,有一种凯鲁亚克式的禅宗意境。与迪伦的其他专辑相比,这张西部片配乐反而可说是相当平和的作品。其中的经典歌曲《敲着天堂的大门》被众多知名歌手翻唱,并被赋予反战的意涵,但本身最初只是描述影片主人公之间的友情和背叛。
《行星波》是鲍勃•迪伦作品中少见的“温柔与哀泣之作”,忆念是整张专辑的情感底色。在科学术语中,“行星波”意为由海底坡度形成的海底低频长波。迪伦与萨拉的婚姻危机在歌曲中隐约可见。本专辑以自剖的方式表达了迪伦的情感,从《坚强的妈妈》、《挽歌》偏灰暗色调的自主剖析,再到《婚礼之歌》中对妻子萨拉的表白和忏悔告解。以上主题一一组合,构成了这张讲述迪伦情感的电影式专辑。其中献给幼子雅各布的《永远年轻》传唱甚广。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认为“这首歌充满了希望,毫不玄奥,显然鼓励着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真理”。
▼作者简介鲍勃•迪伦(BobDylan)美国音乐家、诗人。半个世纪来,鲍勃•迪伦发行了超过四十张专辑,创作出传唱数代人的经典歌曲,影响了遍布全球的音乐人,并首次将歌词带入经典文学殿堂。曾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1991)、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2000)、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2001)、普利策奖特别荣誉奖(2008)。2016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译者简介冷霜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报社编辑、记者,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与友人共同创办民间诗歌刊物《偏移》,自印诗集《梳形桥》。除诗歌写作外,亦从事新诗的研究与批评。李皖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人物汇报》总编辑,知名乐评人。业余从事音乐评论写作,著有《回到歌唱》《听者有心》《民谣流域》《摇滚1955―1999》等。胡桑同济大学哲学博士,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