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常识,以崭新的视角认识今日之东亚与世界格局。
【内容简介】
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概念是很晚近的产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渐定型,后者则只是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个地理板块,却硬生生地分成了“欧洲”和“亚洲”,“亚洲”即亚细亚,意思是东方,本身就带着欧洲的视角。16世纪传教士带来了“亚细亚”这个词,而东亚人逐渐接受这个身份标签,则是从1885年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的时代才开始的。本书就是书写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对一水之隔的日韩,总有一种似曾相识,而又触不可及之感?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历史从来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今天对过去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加深对当下发生的重大事实的深入理解。中国今日的版图是在清朝确定的,今天的很多争议来自于近代被欧美殖民的经验;朝韩领导人再次握手,美朝会面的展开,备受关注,而造成今日美、朝、韩、中复杂关系的源头,要追溯到“三八线”划分的那一刻;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西方文化在近代各自是以怎样的方式进入的,而在二战后又是为何各自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晦暗不明的国际形势,你我究竟应该如何判断?虽然历史不直接提供答案,但是,本书对东亚历史的讲述,有助于拨开迷雾,重建常识,在风云变幻中,窥见本质。
2.旅美学者讲述东亚历史,为大家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本书作者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瓦萨学院、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教授东亚历史。与国内的历史教育略有不同,美国的历史课堂更注重提供一种批判性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对历史乃至现实的反思。因此作者努力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引导读者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历史和邻国的历史。
3.本书以区域的、全球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四百年来的历史,一洗固有的观念和常识。我们是否真的熟悉我们所在的东亚世界?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关于东亚的历史叙事,一边受制于欧洲中心主义,一边又要警惕华夏中心主义;在种种定见下,原本就矛盾重重的东亚历史,很容易被误读。作者以跨区域的、全球性的眼光,重新审视重大历史事件,勾连鲜为人知的重要插曲和改变历史走向的小人物,既有发人深省的观点、宏观的历史框架,又有妙不可言的细节,让你常有恍然大悟之感。
4.历史学者写给大家的精彩之作。史学家滨下武志、李伯重、陆扬、罗新、孙歌、杨念群推荐阅读。日本史学家、汉学家滨下武志,北京大学教授李伯重、陆扬、罗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歌、人大清史所教授杨念群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一致称道,合力推荐。
【名人推荐】
《发现东亚》把以时间与事件为主的各国历史,转变为从东亚空间关系的变化来分析、反思东亚历史。著者引证历史上的“主角”,并构想把他们重新投入当代国际政治的脉络中。如“林则徐在纽约”一节,代表了对东亚的新发现,即从美国视野或全球视野表现东亚的新现代性。著者在重新反思东亚历史的过程中,展示了冷战后历史争论的范式。——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滨下武志
这是一部有新意、有根据、有趣味的“三有”之书,为大
宋念申,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现任教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著有MakingBordersinModernEastAsia:TheTumenRiverDemarcation,1881-1919(剑桥大学出版社,2018)。中英文论文发表于TheJournalofAsianStudies,TheAsia-PacificJournal,《文化纵横》等期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黄仁宇(或是许倬云)提出一个类似的大漩涡理论。历史虽然有时看起来倒退了,但并没有真的回到过去,他们只是看起来在一个水平线上,如同弹簧里的钢丝。历史是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是在多种可能性多种方向的作用力下前行的,并非简单地只走向一个未来。...
在笔者看来,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对常规视域下的“现代性”这一看似熟悉的观念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解构,是对“欧洲中心论”这一观点的驳斥与反击,同时在线性的进步史观外试图探求新的历史视角,其“通过殖民主义输出的现代性和随之构成的国家体系是否平等”这一问题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