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致力于对时间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1922年4月6日,法国哲学学会举行了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爱因斯坦和柏格森在会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柏格森认为相对论更适用于认识论的范畴,时间必须以哲学的方式加以理解,而他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视为一种形而上学而非科学。爱因斯坦则反驳道,哲学家们的时间并不存在,物理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本质。在这场争论过后,爱因斯坦因为发现光电效应法则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柏格森也写出了《绵延与同时性》一书来捍卫自己的观点。这场争论对两位思想家的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们对时间问题的看法从未达成共识。
这场争论的背后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持久分野。随着相对论的提出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传统的争端变得更加尖锐。本书对这场争论及其余波进行了深入探究,提供了一种戏剧化的证明,展示了这场关于时间之谜的争论如何改变了人类精神发展的历程。本书也被誉为一部以时间为主题的思想认知简史。
柏格森在争论中曾说:“爱因斯坦先生,我们比你更像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使爱因斯坦成为哲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点,他被视为一位思想家而非物理学家。然而,在时间问题上,爱因斯坦却将哲学排除在外,这引发了哲学家们的担忧。
对于柏格森来说,时间的理解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的重要推手之一。他不可能甘于被爱因斯坦排除在时间问题的讨论中。
这场交锋是逻辑的必然,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有趣、令人意外的事件。本书通过探究这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思想家的生涯,来展示他们对人类精神和全球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吉梅纳·卡纳莱丝(JimenaCanales),物理学史专家,致力于研究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之间的关系。她在蒙特雷(Monterrey)大学获得工程物理学学士学位,后于哈佛大学获得科学史硕士和博士学位。卡纳莱丝在科学史方面的学术文章发表于《英国科学史杂志》(BritishJournalfortheHistoryofScience)、《科学史》(HistoryofScience)等刊物;她在视觉和媒体领域的研究发表于《建筑史》(ArchitecturalHistory)、《视觉文化杂志》(JournalofVisualCulture)和《门槛》(Thresholds)。曾获国际历史与哲学联合会“青年学者奖”,以及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ACLS)颁发的查尔斯·A.里斯坎普研究奖学金。同时,她是全球许多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访问学者,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