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以及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该作品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力作,采用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了苏联解体后二十年间俄罗斯普通人生活在痛苦的社会转型之中,为梦想破碎所付出的代价。书中描绘了学者、清洁工等各行各业人们“该书捕捉到最为细小的马赛克,构筑出了一副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它是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S.A.阿列克谢耶维奇(Святлана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Алексіевіч),记者,散文作家。出生于白俄罗斯,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已出版的着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切尔诺贝利的回忆》等。曾获得德国莱比锡图书奖、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德国书业和平奖、法国美第契文学奖、波兰卡普钦斯基国际报告文学奖等奖项。2015年,因为她的“复调书写,成为我们时代里苦难与勇气的纪念”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阿列克在全书中基本以采访结果和所见为主,偶尔针对某些具体事件生发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感觉这是没法避免的额嗯),并且很自然地复述采访者的话,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些人代表着一个巨型时代的崩溃,这时候突然很难顺畅地读下去。...
整本书是真切动人的口述史集合,畅所欲言,将话语权和思考完全交付叙述者本身和内在,没有听众的评判修改,价值观的流动,回忆与意识的交织令人着迷。封面的列宁图像,悬挂在新生代的上空,呈现的是一种进行时态。本书既有对虚无幻灭的沉甸甸的反思,也有慈悲的宽容,缓和地注入真相,亦融合书籍和情感的历史。...
回归家庭或者是苏联解体后,他们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丧失从生活中寻觅意义的普通人,他们精神所寄托的伟大祖国砰然倒塌,即使人们对生活早已有不满,只是偷偷的讨论,这种打破幻想的现实让人们仿佛大梦初醒。奴性也是苏联人的特点,他们需要强权,幻想只有强权才能带领祖国伟大,如此放弃自己个人的权利和个人幸福去追求更大的目标很可能会被某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从普希金时代开始,俄罗斯文学因其背离欧洲形式的集群而伟大,如今几乎所有世界的文学都选择与其背道而驰,看似披露现实的皮相下潜藏着虚伪且媚俗的迎合。什么时候开始,暴力和残酷成为了现代小说的流行趋势,导致大多数人认为那样一个时代的特征唯有残酷:妇女被虐待,孩童被虐杀,成人的思想遭禁锢而不自知,甘愿做政府的奴隶,一九八四的复演等等,这种论调难道比宣扬一个乌托邦时代更加可信吗?...
我们读了一车浪漫书籍,生活却狠狠地踹了我们后脑勺一脚,朝另外的方向急速奔去。官僚机构是一部有操纵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机器。官僚们从来没有信仰、没有原则,这是所有官僚机构的灰色形而上学。官僚主义是我们的坐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