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过一句话,“医院的墙壁比教堂听过更多虔诚的祷告”。这句话揭示了医院的特殊性,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与敬畏。每个人都可能在医院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时刻,才能真切感受到生死的分量。然而,在缺乏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对生死问题存在误解和忽视。
成年后,我读过几本医生手记,从中了解到疾病和死亡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涉及到人文关怀的问题。在离别的瞬间,往往并不是救助的失败,而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在期待一本中国医生手记时,我发现了《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这本书。
这本书由在ICU工作了22年的资深医生薄世宁撰写,他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视角,见过两万多场生死。他的书真诚、开放、理性、包容、共情,选择了19个案例深入讨论与思考,质朴通透,令人动容。
在多年的工作中,薄医生意识到国情不同带来的医疗环境差异和生死观念的不同。生死边缘不仅是现代科学与死神的较量,更是人性的拼杀地。医生不仅要救命,更要救心。
薄医生在书中提到一个词,“理性休克期”。发生重大事故时,普通人的理性常常会立刻崩溃失效,无法做出理智决策。他见过太多人心的明暗,见过溺水的孩子,见过癌症晚期的病人。在脆弱的生命面前,发自内心的关爱和理性同等重要。
正如薄医生所说,“我们习惯了把治愈看作胜利,却忘记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次不可治愈。”在不敢光明正大地谈论死亡的地方,生命的意义也常常被轻视。薄世宁对于死亡的思考不可谓不深入,他思考着如何让普通人在危急时刻做好关键决策,如何与医生沟通,如何跟病人告别。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再教育,这堂课关乎我们最本质的存在。
这本书还科普了医学常识,并提出了可复用的意见建议,使得这本书真正上升到了人文关怀的层面。薄世宁做到了,他能够在病人命悬一线的时刻紧握治愈的希望,尽全力给病人安慰。对于我们来说,理解死亡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才能握住生命的当下,不遗憾地活着。
感谢你读到这里:)如果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留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