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评
本书以“成长”为内核,主要写的是男女主的成长和关系的发展。
写作手法主要还是心理描写占了大部头,并且心理活动很多都是跟对方有关,所以才取了这样的副标题
虽然本书写的对象是小孩子,但是我相信看的大多人都可以从中感觉到对于自己青春的回忆,对我来说更多的并不是遗憾,而是高兴
作者对于朱蒂(女主)的描写相当细腻,对于女主的形象刻画的相当好,屡次读到免不了让人感到有趣,嘴角上扬
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领悟就是勇敢,对于心动的勇敢,可能会觉得一见钟情很不靠谱,但是朱蒂还是勇敢的与布莱斯(男主)产生联系,即使被伤害,也勇敢的面对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会去看言情小说或者言情剧,因为里面是存在完美的,这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并且在网上看多了婚恋不幸福例子而产生的恐惧甚至厌恶反而沉浸到了虚拟的完美之中寻求安全感
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较好区分网络和现实,更多的在现实中与现实的人产生联系,接受人的不完美性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勇敢的去爱别人
剧透分割线————————————
二,剧情分析(人物评价,剧情评价)
先说剧情评价,男女主对于同一段时间同一件事的双视角方法相当有趣,并且都使用了第一人称视角,配合作者的细腻,并且本书足够短小精悍,优势在我
这其实也反映出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对于一个事实,每个人做出的理解行为都是不一样的
基于上述事实,本书的另一个灵魂因此显现出来:矛盾。全篇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布莱斯父母的矛盾;布莱斯妈妈和姐姐的矛盾;布莱斯爸爸和外公的矛盾;布莱斯和朱蒂的矛盾等等
矛盾是机遇也是挑战,布莱斯通过矛盾得到了不同于他父亲的成长,与朱蒂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最重要的是,布莱斯获得了勇敢
里面出现的绝大部分角色都有一定的“成长”(准确来说应该是变化),但只有布莱斯的父亲故步自封,也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在一年的结束之际回想一下,如果你不认为这一年的你非常蠢,那你丝毫都没有进步”
人物来说,女主我相信文章描写的已经足够明显,足够多了,如果非要要评价点什么,我觉得勇敢这个词非常适合她
不过书中有提到一个关键,朱蒂看起来非常活泼有趣,但是她却没有那种非常深交的同龄朋友,所以有时候她会觉得有点无聊和孤独(这也是小孩子烦恼的地方呀)
布莱斯来说,有点踌躇怯懦,有点不太敏感,但好在布莱斯有所改变并且较为明显,让人感到欣慰
三,思考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禁让我回忆起了我的“初恋”,更多的并不是遗憾,而是高兴,那是初中时候的事情了
就像是本书一样,我见到她的第一眼,就好像心跳漏了一拍,也许这就是一见钟情吧?不过略微可惜的是到我毕业我都没能跟她认识
简单介绍一下,我初三,她初二,她是个转校生,她宿舍是在我宿舍斜对面楼上。我每次在下午上课前,总要在宿舍故意磨蹭,等到看到她在楼下,我才出发默默跟在她后面(有一段距离)
先暂且不要批评我猥琐或者跟踪狂之类的,我知道这可能对她造成困扰。我也知道以前的自己很愚蠢,但请原谅那个憨小子吧,他没有恶意
这里要讲俩件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也算是我“怦然心动”时刻吧(笑)
第一件事情,是有一天下午发生了强度很高的地震,当时我其实是很慌张的,首先我们是在六楼(顶层),其次那个晃动感非常强,老师朝我们喊道:快躲桌子底下!等震感消失后,我们就按顺序离开教学楼到操场了
当时我就遇到了她,她在哭,更巧的是,我当时身上有带小包纸巾。但事实总不如小说精彩,我没敢递给她,我非常踌躇不前,甚至变得焦躁,但还是被怯懦打败了。
第二件事情是让我当时最迷惑的一件事。那时候学校流行打羽毛球,我也跟着在楼下打,没私心是不可能的:可以碰到她
有一天我在打羽毛球,然后她跟她舍友从我身边经过时候,她舍友跟她玩笑的推挤她往我方向靠,当时已经很近了(我身边都没人),我装作没看见,但是心脏感觉快卡到嗓子眼了
当时的我竟然故作高冷,啧,这小子蠢的可以,当然也可以说我是自恋,但当时给我的冲击很大,让我觉得她是不是知道我?
虽然到毕业也没能跟她认识但我也不觉得有太大遗憾,只是好奇她现在怎么样了,能够快乐的生活着,相必我就更没有遗憾了
回到本书,一个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塑造近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越以后这样的作用会越明显我们可以从贝克一家和布莱斯一家对比可以看出来,至于未来呢,网络的虚拟与现实又有多少人可以完全分得清楚?
现实的联系终究无法被虚拟联系所代替,因为现实的连结更加紧密更加错综复杂,这是虚拟网络无法做到的
多跟现实的人接触吧,多跟现实的人产生联系吧,说不定就遇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怦然心动”
写完的时候感觉到了,写书评真的是很不容易,想的很多,但落到笔上真是惊险的一跃,还需要多多练习才行啊—。
本篇书评如有冒犯,在此向你道歉,感谢你能够看到这里,感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