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2000个县容纳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他们是中国教育的真实底色。县域教育的功能,本应是让孩子们有一张安静的书桌,让他们能够增长见识、提高能力、获得尊严,成为头脑清醒、心智成熟、人格健全的人。然而,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县乡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使得这些理想变得遥不可及。
首先是应试教育竞争的低龄化问题。尽管“有教无类”是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模式,但事实上,很多中学都存在所谓的重点班和普通班,甚至在小学阶段,也有快班和慢班之分。学生从小被分级,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种区别对待表现在分班、分座位、选班干部等各个方面。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心理暗示会让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不行”、“孩子就这样了”,进而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我否定,陷入“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对孩子们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县乡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县与县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也不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迁徙导致了优秀的师资、有好家庭条件的学生不断从县乡流向市区,从市区流向省城。这使得县乡学校的一本率和名校的上线率不断下滑,以往普遍可见的小县城创办大中学、名中学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稀少。
最后是学生心态的变化问题。虽然很多县乡家庭认同“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但很多普通班的孩子却对此持反向理解。由于吃不了学校的苦,他们干脆在学校中放纵自我,等到成年后再去面对困难。甚至有些顽劣的孩子会以挑战学校、戏弄老师为乐。此外,新的媒介环境也让很多成绩差的孩子通过短视频、直播行业看到了低学历但特点突出的人也有致富成功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历对学生的吸引力。对于很多留守儿童来说,网络成为了他们社会交往和价值观形塑的主要渠道。这使得游戏和短视频中的及时行乐、拜金主义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三观。
除了以上问题,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县乡社会中的校园霸凌、青少年抑郁、陪读妈妈、双减、职校、民办学校等现象。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看到被社会忽视和弱化的县乡教育的真实面貌,看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境。这种深度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这一群体,也使我们能够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