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是阿城的一篇文章,它蕴含着传统精神,通过描写棋呆子的故事,表达了达到了道家“无”的境界。
在对决九大高手时,棋呆子眼睛平视前方,周围的人仿佛都已隐去,他进入了一种天人合一、忘我境界。他的精神超脱了身体的束缚,陷入了天地辽远的征战,眼睛好像窥见另一世界的大门,这种境界让他能看到思绪将军在九大战场上运筹帷幄。他的视野充斥着战争的景象,耳旁只能听到厮杀声。
对于棋呆子来说,棋已经超越了物质生活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体现,是支撑和构成他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没有了棋王,他的生命将会怎样,这个假设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已经是棋,棋也是他。
在《棋王》的结尾,阿城通过“我”这个普通人,道出了做俗人才能享受人生乐趣的妙悟。在他眼中,他是一个俗人,棋王也是一个俗人,阿城一生都安于成为一个简单的俗人,却也使得这个俗人的生活快乐且极致。
另一个作品《树王》讲述了一个名叫肖疙瘩的普通人对待树木的态度。肖疙瘩是个矮矮壮壮的人,力气惊人,但说话不标准。他生活在一个村庄里,每个村庄都有这样一个吉祥物。当时城里的孩子被派往村里接受农民教育,砍掉无用的树木,培植有用的树木。对于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无法说清楚,只是觉得改造是件伟大的事情,需要去做。
年轻人怀揣着无处释放的热情,高举着红色的语录,追随者狂热的正义,他们到达的地方都会充斥着红色。对于他们而言,一切都应该被沉默。
于是,树被砍倒,树王倒下了。
最后一篇文章《孩子王》讲述了作者教初三的孩子。孩子们面红耳赤,手中拿着红彤彤的语文课本,但却看不懂几个字。于是作者并不按照课本上的方式教学,而是鼓励孩子们写作文,写出真实的生活。通过作文,可以反映出那个年代的无奈和遗憾。
作者说,掌握汉字并不一定能够读写,掌握读写并不一定能够表达,掌握表达并不一定能够观感世界,观感世界也不一定能够驾驭生活。文章以孩子王的结尾戛然而止,这个结尾充满了意味。它告诉读者,在那个不能说真话、讲真情的时代,教会孩子们正确思考离开讲台可能是一种解脱。
此三篇作品通过不同的视角和主题,探讨了生活中的一些存在和问题,给人们带来了深入的思考和启发。它们展现了阿城深度思考和洞察生活的能力,使读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