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从文学角度上来说,当然还是觉得《九故事》更加值得深入思考。然而,读到结尾时我泪流满面,依然觉得有必要写一些东西。
中学时我第一次翻开《麦守》,对于满篇“他妈的”的词汇嗤之以鼻。我常常认为这个问题少年的问题其实是因为他自己不努力,找了那么多借口。那时候,作为一个被老师和家长认可的好学生,我从来没有想过规则本身可能存在缺陷。我一直活在一个美好的梦里,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解,而且只有一种解,如果没有成功,那就是自己不够努力。
多年后的我经历了一些社会的毒打,也经历了困惑和无奈,才让我开始理解和共鸣。我仿佛找到了这本书的钥匙,打开了愤怒、叛逆和恐惧的门,看到了霍尔顿那颗清澈的心。
有人统计了施咸荣老师的译本,发现在13.2万字的书中,出现了240个“混账”,112个“他妈的”,17个“杂种”,以及11个“伪君子”。这些谩骂似乎表达的不仅仅是愤怒,更像是一种掩饰,掩饰了一个少年对世俗虚伪和人生的苦闷和恐惧。当他被妓女和皮条客欺负时,他会害怕得颤抖哭泣,而使用粗俗的语言就成了他唯一的自卫武器。他在想象中创造了一些烂俗的复仇剧本,虽然他虔诚地痛恨这些,但这些剧本却成为他逃离现实的工具。他对自己的不被理解感到苦恼,但又渴望被理解,渴望减轻孤独感,于是他说出了那些离奇的谎言,可怜地讨好和挽留别人。他痛恨成人世界的虚伪,却总是无法摆脱虚伪。他感到虚无的生活,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不久前,我看到一则新闻《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经达到15%~20%。现在的学生每天都在为学习奋斗,从晚睡早起,到课间时间都被占用。但未来呢?就像一个笑话里说的:“11点才下晚自习回家的高中生和大厂加班回家的打工人拼上了同一辆车,爱唠嗑的司机安慰孩子说:好好学习,熬到考上好大学就好了。但社畜却无情地补充道:对,像我一样,考上985只为有资格996。”直到今天,多少年轻人对未来都感到无望,这也是一本1951年出版的书至今仍能吸引年轻读者的原因。
《麦守》安抚了无数格格不入的“差等生”的年轻的心灵。但现在站在中年门槛上的我,读起来依然会被感动。也许每个人在年少时都充满了热血和信仰,都相信自己会一生追随理想,与虚伪势利誓不两立。但人生并不像教科书里描述的那样纯粹,无论是以热血死去,还是谦恭地活下去,我们都必须找到那个驱动我们前行的理由。但是霍尔顿却无法看到前方的路,他不是幼稚,也不是成熟,他只是感到虚无。
早上看到一条新闻:《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现在的学生天天卷,从晚睡早起,到课间十分钟也被占用,可未来呢就像笑话里讲的:“11点才下晚自习回家的高中生和大厂加班回家的打工人拼上了同一辆车,爱唠嗑的司机安慰孩子说:好好学习,熬到考上好大学就好了。社畜却无情补刀:对!像我一样,考上985只为有资格996。”直到今天,多少年轻人对未来无望无力的状态依然难以改变,这也是一本1951年出版的书至今仍能收获年轻读者的原因,《麦守》抚慰了无数格格不入的“差等生”年轻的心,
麦田捕手这一浪漫而理想化的职业是作家给予笔下人物的温柔慈悲之举,然而,塞林格自己并没有那么幸运。最终,他远离了人群,像霍尔顿书中曾计划的那样,躲进了森林中的小木屋。
如果说这本书无法让人找到一个满意的解答,那么是否就没有现实意义呢?我想,大多数人无法抗拒现实的束缚,但同时也不甘心沦为无望的深渊。我们会在自己周围筑起一道坚固的壁垒,像D.B.一样活着,失去了伊甸园的居住权。但我们内心深处总有一个霍尔顿,总有一片麦田。在被这本书感动的时候,我们会背对冷酷的世界,融入青葱的麦浪中,菲比戴着红色猎人帽的形象让我们感到安全。
因此,陪伴我们从青少年到成年时的《麦守》,为流浪的霍尔顿安排了一个有意义的结局,一份对生活的目标和信仰。我们能否复制这样的故事呢?或许有些人不甘心,但我必须承认,仅仅依靠这样的理想化温光并无法照亮漫漫长夜中的微弱彼岸。这种看不到出路的苦闷,使得这本书与困顿中的人们产生更深的共鸣,甚至让它成为了一本杀手之书。
麦田捕手是作家对自己笔下人物的宽容和怜悯,但塞林格自己却没有如此的幸运。最终,他远离了人群,像霍尔顿书里曾计划的那样,躲进了森林里的小木屋。
如果说这本书无法让人舒舒服服地找到标准答案,是否就没有现实意义了呢?我想,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抗拒现实的裹挟,但也不甘心就这样拥抱深渊。我们会把自己蜷出一层致密的壳,活成D.B.的样子,丢失伊甸园的居住权,但心底总有一个霍尔顿,总有一片麦田。在被这本书感动的时候,心底那个沉寂已久的少年背向冷酷的世界,青青黄黄的麦浪里,红猎帽让我感觉安全。
最后让我们讲回这个最浪漫最理想化的岗位——麦田捕手。霍尔顿说他总会想象一群孩子在麦田里玩,他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保护他们不坠入悬崖。故事的最后,霍尔顿为了守护菲比的纯真而放弃出走计划,可能有一天他会找到其他愿意轰轰烈烈赴死或者谦恭地活着的理由,也可能有一天他会觉得菲比也已堕落不再纯真,失去守望的理由和人生的目标,但这一刻,不管风大雨急,看着旋转木马上向他挥手的菲比,他的心里幸福满溢,他的人生有了意义。
那么陪伴我们从青少年一路走过失落孤独时刻的《麦守》,给流浪的霍尔顿安排的人生结局和意义,我们可以复刻吗有些不甘心,但我还是得承认无法仅凭这一团理想化的暖光照亮微茫的彼岸。这种看不到出路的苦闷,使得这本书与困顿的人共鸣更深,甚至成为杀手之书。麦田捕手这样浪漫的职业是作家对笔下人物的温柔慈悲,但塞林格自己也没有这样的幸运,最终远离人群,像霍尔顿书里曾经计划的那样,躲进了森林里的小木屋。
如果说这本书无法让人舒舒服服地找到标准答案,是否就没有现实意义了呢?我想,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抗拒现实的裹挟,但也不甘心就这样拥抱深渊。我们会把自己蜷出一层致密的壳,活成D.B.的样子,丢失伊甸园的居住权,但心底总有一个霍尔顿,总有一片麦田。在被这本书感动的时候,心底那个沉寂已久的少年背向冷酷的世界,青青黄黄的麦浪里,红猎帽让我感觉安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