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可能都不算陌生。就像那个曾经热议的问题:我们究竟该不该给人贩子或强奸犯判处极刑?很多人赞同该判,表示这可以威慑相关人员,让他们考虑到成本不再犯错,这是从事前威慑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但也有一些反面的意见,如果统一判处极刑,那么很可能导致更坏的情况发生,对受害者造成更大的威胁。这是从事后降低危害的角度来看。考虑到人性的复杂程度,即使是相似的问题,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答。这也是这本书想要探讨的话题。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搜集了大量的法律案例,从行为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些法律实践为什么会失败。语言非常生动,也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即使不是法律相关从业人员,也可以从中引发自己的思考。可能也包括了对怎么样让规则能够成功的思考。比如在本书的第二章节中,作者举例了两个让家长崩溃的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专家首先批评了家长,并没有给孩子制定相关的规则,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然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尝试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首先家长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当孩子违反了相关规则的时候,必须要接受惩罚。而且家长需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受罚的原因,因为惩罚孩子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才是。之后孩子的行为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这些事让我想到了之前当老师的时候管理新班级的经验。尤其是新老师,不能光想着平易近人,一定得先把规矩立住了,还得严格执行,要较真,不然完全真的管不住学生。同时,即使是惩罚也得是有益于学生,且学生能够接受。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大概率就直接开摆。如果学生有进步,当然也是要积极鼓励。这么一想,其实也是符合了作者的思路。在规则制定、实施并获得反馈的这一过程当中,首先我们预估了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当行为,这些不当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在不当行为发生之前,我们首先想到需要采取怎样的方法来预防这些不当的行为。之后在规则实施的过程当中,参与者是否认为这些规则包括它的制定和实施是合理的,这在某种程度影响大家是否会愿意遵守规则。道德和社会规范也参与其中,同时我们还考虑了激励和外在动机。思想家康德也曾经强调过,人生而具有动物性,是不想服从法则的约束的。需要通过教育使人能够成为人。他也曾特别提出过,不要轻易满足儿童通过哭闹提出的无理要求。但是同时他也说,这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奴隶性。遵守规则是为了不妨碍别人的自由。在他的理论当中,我同时看到了规范和自由两个方面,这很有意思。人要先学会约束自己,遵守规则,才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促进自由。就像最近新更新的《守护解放西4》也提到了,规则其实有很重要的教育作用。作者也提到了舆论对于法律的影响。所有的规则说到底都是由人来制定并且改善、遵守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过“所有的人类关系,所有的人类制度,以及整个人类文化,都是以人性为依据的”。也正因为有人性的参与,所以才有复杂的情况吧…
同时他也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这在我们当时专业学习的时候也被反复提到。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这由低到高五个层次。中国古话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蕴含了这样的道理。人至少要吃饱穿暖,才能够有更高的追求。即使贤如颜回也至少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有吃有喝有住才能好好学习。…一个或许不是冷知识的点在于,这位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或许是穷死的…也有说法说是长期营养不良又过度劳累。就很可惜。说远了,虽然说目前来看,一些偏激的网络舆论会给司法带来很大的压力。但也有正向影响的例子,而我个人接触比较多的多数是这样的结果。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喜欢罗翔老师在《圆圈正义》中所说:“在道义上是否值得惩罚是刑罚的重要依据,因此,任何人都有权利就刑法问题发表看法。如果只有法律人士才可以发表见解,无法保证这少数群体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理性……”就像“邓玉娇案”“于欢案”等等事件中体现出的,对于人之常情的理解,“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这句话或许在今天也没有过时。
总有人说社会科学是在做无用功。但是严密的逻辑,和推定等等,比起直觉有时还是要可靠很多。很开心能够读到这本书,也很喜欢。祝大家阅读愉快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