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规则要求,小到绿灯行,红灯停。在这多如牛毛的规则里,你知道多少可能还没有1%。即使在了解规则的前提下,也会发生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例如在高速上超速行驶。有的规则没有实现当初设立的初衷。例如,加州1994年通过的“三振法”并没有起到减少一人多次犯罪的目的。
“三振法”是指对于惯犯加严处罚程度。那么,为什么要建立规则规则又为什么没有被遵守呢《规则为什么会失败》告诉你答案。
规则的设立本质上是希望人们过的更好。无论是保障交通顺利进行的交通规则,还是保护每个人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即使抱着这样美好的初衷,只有人们遵守这些规则,同时这些规则也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的行为时,规则才能发挥作用。建立规则的人不能奢望仅仅靠撰写文本来改变人们真实的日常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让规则行之有效呢,那就需要了解人们的行为科学,也就是行为暗码。
违背规则就会受到惩罚,就像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那样。例如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会被罚站或者请家长,家长会训斥我们。但是,单单把不当行为和处罚的严厉程度挂钩还是不够的,就像加州的“三振”法则。它缺乏其它的关键因素:确定性和及时性。
例如父母规定十点必须上床睡觉,否则转天不可以看电视。老大没有按时睡觉,向父母撒娇,父母心软了,转天还是让看了电视。老二没有按时睡觉,父母还在生气老二调皮惹祸了,转天没有让老二看电视。这样一来,这条规则就失效了。因为规则可以通过求情等方式不被执行。
不当行为和惩罚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要尽可能短。例如违规停车的罚单。当你回来以后看到车上被贴条的时候和你仅仅收到短信,要回忆好久才想起来在哪实线变道的时候,哪个让你印象更深刻呢。
如果你认为只要惩罚执行一致,惩罚及时且严厉,规则就可以很好地执行下去,那么你就错了。面对利益等情况,人们有时候还是会铤而走险。
这时候,有人会想,罚不行那就奖励吧。奖励机制能否一直持续,和惩罚有效结合,是个难题。
不过,即使解决了这个难题,也不会完全按照预期进行。因为人们不仅仅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就像《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那样,大脑中有系统1和系统2两个系统。系统1依赖感情和记忆无意识做出判断,系统2分析问题,反应比较慢。很多时候都是系统1做判断,因此人们有时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让我更加具体地了解到制定合理的规则并有效地执行是多么不容易。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那些自认为合理合适的方式,并不像我的固有认知中的那般有效,甚至是毫无效果。
如果你也想知道规则失败的原因,想了解建立有效规则的密码,不妨翻开这本《规则为什么会失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