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母亲一词的意义时,我们往往只会关注到她在孩子生活中的角色,而忽略了其他身份与角色。然而,在阅读某本书时,我不禁联想到了papi酱提出的自我选择顺序。她认为,个人的自己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伴侣,再之后是父母,最后是孩子。这种观点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行为,怎么能把孩子排在最后呢?尤其是papi将一岁半的孩子送进早托班后,她受到了攻击,指责她不负责任。
为什么这两段话会一遍又一遍地在我阅读这本书时浮现呢?因为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没有人真正问过当事人是否真的想要孩子,是否后悔生下孩子。我们受到的道德教育告诉我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然而,我们却很少见到有母亲生了孩子之后整日哭泣的情景。她们哭泣的原因是孩子带走了她们原本的生活。除了社会道德的压力外,同性之间的谴责也源源不断,家人的谩骂更加令人难以承受。他们只有一个核心观念:“你怎么能后悔生孩子?”
然而,为什么不能后悔呢?我认为每个女性都有权利对任何事情说“不”,包括生孩子。然而,这不应该是在谎言、诱导、高压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悲惨结局。即使真的生下了孩子,女性仍然有权利说“不”,因为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真实的当下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母亲的角色并不总是伟大和无私的,她们也有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我们应该尊重她们的决定和选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