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老师的作品,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个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如同鄂温克民族的“百年孤独”。在书的开头,作者写道:“我是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这一段苍凉的自述开头,带着对岁月苍凉的叹息,整个故事的基调由此奠定。
本书二十万字的短短篇幅中,有人生离死别,有新生儿降生,它呈现出自然规律下的生老病死,也是对生死极尽坦然又尽量尊重的人生态度。鄂温克民族的死亡观念表现为“以死换生”,他们可以为了保护驯鹿而不惜生命。例如,老达西救下了驯鹿,却牺牲了自己的腿,列娜被救活是因为有一只驯鹿代替她死去。人与驯鹿紧密相连,互相敬爱,这是一种最原始的人生态度。
在这个人性和神性交相辉映的世界里,鄂温克人同样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的骨肉去救赎他人。妮浩每一次跳神救活别人都是以牺牲自己的孩子为代价。虽然三个孩子接连死去,但是她仍然会出于大爱搭救一个个向她求救的生命。这种舍生忘死的英雄色彩代替了死亡的悲痛,让死亡充满了诗意的浪漫色彩。这样的生死替换观念淡化了人对死亡的恐惧,也减缓了死亡本身的悲剧性。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我们还能看到一种生命底色的坚守。在现代工业社会车轮的冲击下,这个古老的民族从凝聚到分散、群居到个体、热闹到冷清。即使努力融入城市文明,仍有一部分人选择回归到大自然,也有一部分人始终坚守在右岸从未离开。在书的后半段,面对意图劝说猎民下山定居的干部们,哈谢说的那段话,更是感人至深:“我们的驯鹿,它们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着水里的游鱼;冬天的时候,它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猪怎么能跟它相比呢?”这段话展现了鄂温克人对大自然的顺应、尊重与爱护。
整本书给读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美,是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万物有灵。迟子建老师笔下的情感细腻自然,没有刻意的渲染,没有刻意的悲情,却能字字深入人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