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这个书名或许有些过于宏大,因为本书只是讲了一个普通女性曲折的爱情经历,并没有完全呼应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然而,唯有长达四十年的时间线,才勉强可以与“长”字相呼应。虽然《长恨歌》这个名字本出自白居易的长篇诗,讲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实际上这本书只将女主人设定为核心,男人们只是走马观花的配角而已。至于书中的悲情元素,或许存在但不够宏伟和深刻。
阅读这本书需要有一些耐心,因为书中有不少啰里啰嗦、无聊至极的描写。前几十页都是景物和物品的描绘,算是对时代背景的交代,但其中的思绪纷繁、自由飞扬,不着边际,差点让我产生了扔书的冲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文学有了新的认识,明明可以用几句话说清楚的事情,却非要绕来绕去,说一句拉出十句,再说一句再扯十句,我需要掺入窗台上的鸽子、清晨的雨露、窸窣的蟑螂、墙角的苔藓、俯瞰全城的鸽子、无精打采的屋檐,反正我就是不直截了当地叙述事情。这种抽丝剥茧的写法使得书中的剧情显得很简单、很平凡,没有太多轰轰烈烈,只有少许的惋惜和叹喟。或许这就是文学,如此真实,因此也变得简单起来,但却可能无法获得茅盾文学奖。至于这种腻腻歪歪的表达方式,让我有些反感,但我相信总会有喜欢它的人存在。
故事的时间背景设定在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上海,因此这本书也可以被视为对那个时代下上海人文的一种追忆。虽然时间跨度为四十年,但自然可以轻松地操作,不过并非需要逐日逐月地展开,只是挑选了几个重要的年份和月份进行叙述。主人公王琦瑶的故事以她的读书时期开始,接着是成名时、被包养时、爱情降临时、养育女儿时、女儿出嫁后的各个人生阶段。常言道“自古红颜多薄命”,王琦瑶恰是这样一个红颜,命运却不够美好。由于年轻时犯下的某个错误步骤,导致其后一步步陷入困境,我反而觉得,不论好与坏,这都是人自己的选择。王琦瑶选择成为小三,她也选择了清楚该爱情没有未来。结果是,男人们就像云烟一样进入她的生活,又在不经意间离开。
王琦瑶的一生曲折而平凡,在普通人的眼中似乎每时每刻都在社会上演。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没有太深刻的隐喻,描写的也都是普通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展现了上海独特的慢生活和小资文艺氛围。
个别地方实在不理解某些描写的用意。比如王琦瑶在相好出事后去了苏州外婆家,遇见了素未谋面的白皙亲戚,彼此产生好感。然而随后这个亲戚突然消失了,不知道是否回了上海或南京。本以为这段描写是为了后续情节铺垫,却发现这个亲戚在后面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中间的插曲究竟是何意义呢?我甚至觉得王琦瑶去外婆家的这段经历有点多余。此外,书末阶段已经在收尾了,却还引进了新的人物,让我感到困惑,比如二十多岁的老克腊,当时王琦瑶已经五十多岁了,这两人竟然成了忘年之交,老克腊似乎对王琦瑶有着特殊的感情,然而最终毫无原因地离开,就像我对他们初次结识时的情况一样,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不太理解其中的必要性。
总结起来,这本书具有文绉绉的文艺青年风格,有让人难以捉摸的表达方式,思绪飘渺不定,描写了红颜薄命的故事,有啰里啰嗦之处。这些是我对这本书的总结。按理说,我不会给超过80分的评分,但是既然这种文学形式存在,就是合理的,也应该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或许将来我才能真正理解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