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不太习惯读布莱希特,但意外地喜欢。凌晨两点看到结尾处的全戏结尾我才想起我将楔子忘了,心安理得将他的政治隐喻抛于脑后……
整个戏的结构非常精巧,《灰阑记》是演给戏中人看的,剧幕拉开就将山谷左右两边的人都抛开专心讲述自己的故事。从侯爵造反公爵出逃总督受死开始写起,格鲁雪带着总督孩子一路逃亡,混乱社会中民众的反应写得太妙,有善但屈服于强权、有心但无能为力,想要拥有立足之地永远需要代价。格鲁雪奔逃之旅时应当有流水激昂,是紧迫亦是母亲不屈哺育的象征。
该说此剧中写了爱情吗寥寥几笔刻画出来的两个人都是如此真挚纯粹,都有一往无前的孤勇。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一个酒鬼被架上法官的高位,一个无赖反倒看清了社会,民众不曾拥有的公正法理居然来自于一个冒牌法官。
布莱希特同样清楚地告诉我们,阿兹达克所行使的权利并不来自于他本人或是这个社会,民众获得的正义起源于一场闹剧,得以延续仅仅是因为大公的偿还,华美的法官袍下衣衫褴褛,于是在灰阑断案之后大法官成为了一个幽灵、一个传说在游荡。夺权过程中的他们都是胜利者,只有格鲁吉亚战败了,只有我们一如既往。
重看楔子才发现这出戏中戏的隐喻,孩子归真心的养母,山谷归灌溉人,财产充公分给民众,生产资料归了有用的人。类比或许有点生硬,但不要忘了那个在舞伴中消失的阿兹达克,一切或许都短暂得如同一场戏,多重讽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